三水赶“科场”热方法未未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3364
颗粒名称: 三水赶“科场”热方法未未艾
并列题名: 大批农民涌进没有围墙的高等学府
分类号: G529
摘要: 1986年,三水县农村的赶「科场」热正方兴末艾,今年以来,全县有近二万农民参加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文化科技培训班、科普协会的学习和活动。
关键词: 农民 高的学府 培训班

内容

本报讯 特约记者梁文启、本报记者梁海坤报道 三水县农村的赶「科场」热正方兴末艾,今年以来,全县有近二万农民参加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文化科技培训班、科普协会的学习和活动。可以预料,今后将有更多的农是涌进没有围墙的高等学府。三水县将出现大批的农民「秀才」和致富「状元」。
  三水的赶「科场」热是在农村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中兴起的。在历史上,三水是传统的产粮区,「耕田不用计,猪屎加塘泥」是农民种田谋生的金科玉律,世代不变.近几年,三水农民在党的开放改革政策指引下,合理改革农业结构,实行一农林牧副渔五业齐上,高精尖稀特全面发展一,彻底打破了农业生产单一化的局面。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广大农民日益感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他们不但在生产中舍得投入,而且在智力上也肯投资,因而赶「科场的热情不断高涨。据三水科普协会、三水成人教育办公室、电大三水分校等单位反映,今年以来,参加县、区、乡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的农民达一万七千多人次;参加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学习的农民达一千一百多人;参加科普协会活动的农民约有二千户。此外,还有不少农民参加电大、刊大、职校学习或被送到大专院校深造。
  三水农民的赶「科场」热为历史上所罕见。三水科普协会负责人介绍,今年十一月,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招收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民学员,上级分配给三水的学员名额是一千零八十二人,但实际报名参加学习的农民达到一千一百五十多人占整个佛山市的三分之一以上。该县大塘区原计划动员一百六十四人参加学习,结果有二百六十多名农民要求报名。乐平区大耕家陈其芬,一家人耕种水稻一百四十多亩,共投资数万元进行科学化、机械化生产,两年来已生产稻谷一百五十多吨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万元户」。在成绩面前,陈其芬没有满足,不断探求新的科技知识。「农函大」招生的消息一传出,他马上报了名。他说;「如今致富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除此别无它路」
  「科学热」、「赶科场热」的兴起,引起了三水县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满足农民的求知热,他们不断创办各种文化科技教育学校。今年,全县新成立的技术培训中心、成人教育学校等就有五间,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在培训教育工作中池们注意讲求实效,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当子得好」,并及时引导农民从一般的科学普及提高到科学研究。如金本区天湖乡六十多岁的老农邓乃金,近年积极参加科普协会的活动,从事反季节蔬菜种植试验,县、区科普协会便及时引导他进行科学研究。去年以来,他参加了华南农学院、广西科技部门举办的种植和养殖函授学习,逐步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先后在严冬种出了金黄瓜,在盛夏种出了番茄,并初步探索出医治毛瓜节腐病的良方,有效地提高了种植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全乡大搞番茄种植今年种植面积达六百多亩,平均每亩收入达千元以上,其中不少新产品出口或北运东三省。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梁文启
责任者
梁海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