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独骑万里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3032
颗粒名称: 单人独骑万里行
并列题名: ——记骑自行车游历十省的老翁黄哲君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1月24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记骑自行车游历十省的老翁黄哲君的文章。
关键词: 游览活动 行程 老年人

内容

·周铁株 龙文国·
  没有体力劳动者的强壮体魄,没有运动员健美的身材,他高瘦、清癯,架一副金丝眼镜俨然学者风度,当他头戴旅游帽、穿一身火红色运动服作万里冲刺的时候,谁又能想象他已是届满七十的耆年老者呢?在我们面前摊开了一张行程表:从广东入江西,途径安徽、江苏、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在各地城乡采风问俗,游览了名山大川及文化古迹。黄哲君是原顺德县供销合作联社副主任,于今年四月十五日出发,自费游历一百六十三天,完成一万零一百八十九公里的行程。
  我们打量着这位天涯归旅:没有被长江流域“三大火炉”所烤干,没有被黄河浊流所吞噬,没有被西北高原的风沙剥蚀去一层皮,甚至没有倦容!一路上,他谢绝了货车司机的好意,不用拐杖徒步登上庐山、黄山。累了,就吃两只熟鸡蛋,抽一支香烟。当“一览众山小”的壮阔图景展现在眼前时,征服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路,在脚下延伸,匹马天涯并不都充满诗情画意,更多的是在荒郊野岭的踽踽独行,还有江汉平原的雷暴,曲阜附近铁道桥上九死一生的经历……。
  “这次旅游,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地方?”
  “安徽的凤阳,河南的兰考以及四川的都江堰工程。”望着我们困惑的眼睛,他轻轻唱起解放前流行的凤阳花鼓调:“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着花鼓走四方……。”沉郁悲凉的歌声在我们眼前浮现淮河为患的悲惨画面。黄老叹了口气说:“还有兰考县给我的印象是盐碱遍地,风沙漫天,早涝无常。几十年过去了,我要去看看那些地方有什么变化。”
  到凤阳时正是麦收时节,田野里的小麦黄澄澄,沉甸甸,黄老问当地人:“每亩有没有五六百斤?”“不止,是八百斤!一千斤!”回答是自豪而又自信。淮河修好了,化水害为水利,正是覆舟之水也载舟。黄老在兰考县所见到的情景也大抵如此,更令他深为感动的是,还未踏进河南省地界沿途就有人建议他非去看看焦裕禄的陵墓不可。兰考县前县委书记逝去已二十多年,但人民还是如此深切地怀念他,怀念这位关心民瘼,支着病体领导人民改造盐碱地的开拓者!纵贯古今,正是开拓精神创造了文明古国的历史。二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李冰父子领导建成的都江堰工程,把四川岷江一分为二,再分级截流减缓流速,许多外国专家都认为设计方式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今耳闻不如目睹,其工程的壮观令黄老禁不住热血沸腾,感情不能自已。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精神文明也大为发扬。”沉思一会,黄老动感情地说:“我沿途遇到的好人真多,超出了我的预想,我处处受到照顾和帮助,即使是萍水相逢的年轻人,还是纯扑真挚的老妇,其深情厚谊令人历久难忘。”
  此刻,我想起了古代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可黄哲君是观人察事览山河,以便更好地思考人生,思索祖国的命运,以他的双腿向前运进苦苦地追求……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哲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