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为忧 用户第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2699
颗粒名称: 以优为忧 用户第一
分类号: F427
摘要: 石岐玻璃厂生产、经营的座右铭,“以优为忧,用户第一”。
关键词: 石岐玻璃厂 生产 经营 座右铭

内容

“以优为忧,用户第一”,是原石岐玻璃厂生产、经营的座右铭。成立总厂后,他们仍坚持这一宗旨,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的生命。
  1984年,这个厂生产的“菊花”牌玻璃马赛克,荣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在荣誉面前,厂党委发动全体职工参加“创造了优质产品之后你在想什么”的讨论,使大家认识到,荣誉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必须用辩证的发展观点来看待“优”,去保持“优”,否则,今天的“优”,可能会变成明天的“劣”。于是,大家提出要做到:一、为保持优质产品,争取步步领先而担忧:二、为保持市场占有率,开拓国际市场而担忧;三、为用户的新要求,不断改进产品,使产品升级换代而分忧;四、为尽量满足用户需要,努力增加生产而分忧。
  这个厂花了大力气,组建成玻璃研究所。近几年来,该研究所在掌握国内外同行业产品生产信息、挖掘传统产品、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显著,使产品年年有所创新,花色品种年年有所增加。
  去年以来,这个厂从人、机、物、法四个方面,加强了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人”——着重抓质管人员的培训和工人生产知识、技能的提高。已办了两期质量标准学习班,对厂里的五十多名质检员进行了培训,并全部通过了笔试和操作关。同时,先后派出了八名专职人员到省参加国际抽样标准、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全面质量管理等专业培训。对于工人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则主要是通过劳动竞赛,抓紧对他们操作技术水平的考核。“机”——从使用设备的材质上进行研讨、试验,使主要设备的寿命周期延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物”——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计量标准,健全了原材料的领用、化验、混合等操作制度,并加强了对制品的质量管理。“法”——从工序到班组到车间,完善了生产的各项原始记录,健全了计量工作条例和有关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厂里规定,每月的第二周为“质量周”,按既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工作标准进行车间之间的交叉检查评比,发现质量问题由QC小组及时加以解决。
  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中,这个厂还十分注意售后服务工作。几年来,他们派人走遍大江南北,在各大城市的建筑设计院、规划院收集专家学者的意见,组编了“玻璃马赛克的铺贴方法”、“各大类外墙材料的经济对比”、“港澳建筑界知名人士对外墙装修材料的剖析”等材料提供广大用户参考。该厂还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玻璃马赛克使用情况经验交流会,使用户有充分交流和认识这一新型建筑材料的机会。此外,他们还通过回访、信访、用户座谈会、请专家和有关人员提意见等形式,收集对产品质量的信息,并及时反馈。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厂经常收到用户的表扬信函,称他们的拳头产品玻璃马赛克是“信得过的产品”。澳门一客户来函说:“菊花”牌玻璃马赛克“在结构性能、规格……等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规格尺寸、色泽均匀度、耐冲击等方面分别接近或超过国际上同类产品的水平。”新建的昆明汽车总站工程,经验收鉴定为全优工程,用户来函说:采用“菊花”牌玻璃马赛克“作为外墙装修材料,使整个建筑给人们有明快、色彩协调柔和之感。竣工后来参观的单位络绎不绝,一致认为材料新颖,色彩高雅,价廉物美,玻璃马赛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外墙装修材料。”去年六月份,这个厂的玻璃马赛克被评为国家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九月份,荣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十一月份被邀参加全国用户座谈会,并作了“以优为忧,用户第一”的发言。
  (本报记者 本报通讯员)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本报记者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本报通讯员
责任者
石岐玻璃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石岐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