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文笔足千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2349
颗粒名称: 传神文笔足千秋
并列题名: ——浅谈孙中山的诗词对联(上)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孙中山运用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诗词对联,以表达革命思想感情,激励人民的精到之处。
关键词: 孙中山 文学形式 表达感情 激励人民

内容

好学多才的孙中山先生,不但对我国民主革命和建设有着深刻的研究和见解,创立了《孙文学说》,而且在文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这可从他二十七岁时,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故居所写的《上李鸿章书》中窥见一斑。此文洋洋洒洒,文笔酣畅,遣词炼达,表述精确,足见他文字功底的不凡。在各个时期,他还触景或应请写过一些诗词对联,虽然为数不多,但仍可以了解他在运用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以表达革命思想感情,激励人民的精到之处。
  孙中山先生的一部分诗词对联是为纪念和颂扬革命烈士的不朽精神而作,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目的,表达了孙先生对革命者的崇敬和对反动者的痛恨,坚定了人民的革命意志。一九〇六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在湖南省进行的一次起义中壮烈牺牲。孙中山先生写了《挽刘道一》诗一首: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何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对刘道一为革命慷慨牺牲的精神表示了高度赞扬和深沉的哀痛。最后一句表示,待到革命成功后,将以长江作杯,江水作酒,来奠祭刘公,情深意远。
  一九〇七年,革命志士徐锡麟在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后惨遭杀害剜心。后来,孙中山曾制一联以挽之。联曰:
  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丹心”一语,既赞美烈士对革命的赤胆丹心,也愤怒地斥责清廷的惨无人道,赞扬烈士将流芳后世,可谓贴切。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孙中山先生经常与黄兴离离合合,互相敬重。一九一二年,他在一副《赠别克强同志》(克强即黄兴)的集句联中,写的是杜甫诗中两句:“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言简意赅,信手拈来。而在一九一六年黄兴病逝后,孙先生又制挽联致哀,联文是: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文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黄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既颂扬了黄兴对革命坚贞不渝的崇高气节,又高度评价了他兼具文韬武略的雄才,痛失革命英才之情,跃然纸上。
  不久之后,祭锷病殁于日本,孙中山深为哀痛,所制挽联是: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把蔡松坡喻作为国家建下不朽功业的班超和马援,用典贴切,意义深远。
  一九一三年三月,同盟会领导之一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袁世凯窃国大盗的嘴脸已暴露无遗。孙中山先生写的挽联是: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表达了对争取民权,争取宪法的实施,反对封建复辟的斗士宋教仁的无比尊崇。
  一九一六年,孙中山先生亲临浙江省绍兴风雨亭,祭悼于一九〇七年被封建统治者残酷杀害的秋瑾烈士,并题赠挽联表示哀思,联是: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联中赞扬了秋瑾女士早年在日本江户时,就率先加入同盟会的义举,以及不惜牺牲一切报效祖国的精神,情真意恳,感人肺腑。
  孙中山先生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生活中,还写下了一些描写战斗生涯,抒发战斗豪情的诗词对联,表现了革命的雄心壮志,在斗争中起到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
  (李伟英)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余蕴洁
责任者
肖嘉
责任者
李伟英
责任者
孙中山
相关人物
刘道一
相关人物
徐锡麟
相关人物
恩铭
相关人物
黄兴
相关人物
别克强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蔡松坡
相关人物
班超
相关人物
马援
相关人物
宋教仁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秋瑾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同盟会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