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市中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变化看计划生育的社会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1890
颗粒名称: 从我市中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变化看计划生育的社会效益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0月20日,佛山报登载了从我市中小学生在校人数的变化看计划生育的社会效益,介绍了计划生育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人数 计划生育

内容

有人认为计划生育光花钱,无效益。果真如此吗?请看我市近年来中、小学生在校人数变化的内在原因,便可从中得到答案。
  在就学率和升学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市1981至1984年中、小学生在校人数出现了如下的变化:初中学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加,由1981年的十三万一千九百零九人增加到1984年的十四万六千五百三十六人,平均每年增加四千八百七十六人;相反,小学生在校人数由四十四万四千四百二十六人减少到三十九万零三百零四人,平均每年减少一万八千零四十一人。这表明:我市小学教育的压力正在缓解,初中教育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大。在就学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学生在校人数的多少与学龄期各年龄组人口的变动直接关联。由于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我市人口出生数自1975年起明显减少,与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1962—1974)相比,大约平均每年少生一万五千五百多人。从1981年起入学的适龄儿童大都是1975年当年和以后几年出生的人口,这一学龄人口的减少必然使小学就学人数减少。而这一时期就学的初中学生,仍是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加之小学的升学率又逐年提高,因而初中生的在校人数不断增加。预计自1988年以后,小学生的在校人数将基本趋于稳定,初中生的在校人数到1988年也将基本趋于稳定。这是对生育实行有计划调节的必然结果。这有利于教育投资,使就学压力缓解,使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保证。如不实行计划生育,很可能每年要增加三百六十个教学班,一增一减的差额就是七百二十多个班。这需要办多少间小学?若干年后又要办多少间中学?国家需要花多少投资?由此,计划生育的社会效益便可见一斑。 (朱电生)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电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