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巧对千古绝对」的我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1785
颗粒名称: 对「巧对千古绝对」的我见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0月3日,笔者在看完《触景生情巧对千古绝对》一文后的看法。
关键词: 对联 文学 形式

内容

十月三日,《玫瑰园》刊出《触景生情巧对千古绝对》一文(以下简称“绝对”)作者对撑船老伯出的一联.
  “一扁舟,二客人,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尺风帆,离九江,还有十里。”以及李先生对的下联:“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仍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大加赞许。说是“千古绝对偶然而得,既工整又贴切.不愧好对。”云云。对于作者对这“绝对”的评价,我想谈谈鄙见,炸与该文的作者商榷。
  我们知道,经过前人不断的改革与创造.对联已经成为我国特有的、定型的一种文学形式。构成对联的基本要素或条件有五点:一、上下联的字数要相等;二、在语法上,上下联的句子结构形式要相同,(即上联如用偏正词组或主谓词组或动宾词组或其他,下联也要在相应的地方同时用这些词组):三、上下联所用的词,词性要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余类推);四、要讲究上下联每个字的平仄声相对(即上联某字用平声,下联和它相应的字就要用仄声;上联用仄声的,下联就要用平声)。除此之外.还有上联用过的字,下联就不能再用。上述五点,是从写作对联的形式与方法而言,至于对联的思想内容、文采、风格等又当别论。现在看看“绝对”,除了一、二两点是符合写作对联的要求以外,其余三点都不具备写作的条件的.特别是第五点,上联已用了数目字一至十,下联却也要复用此十个数目字,这是写作对联之大忌。照此看来,“绝对”根本上不符合对联写作的要求了,又怎能说是“千古绝对,既工整又贴切”呢?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哲夫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