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管理的“双轨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1677
颗粒名称: 农业管理的“双轨制”
分类号: F427.65
摘要: 1986年10月12日,佛山报登载了农业管理的“双轨制”,介绍了苏州市探索出的一条农业管理“双轨制”的新路子。
关键词: 农村 企业 双轨制

内容

乡村企业的迅猛发展,大批劳力的转移以后,、农村出现了务工劲头大,务农兴趣低的新问题。如不解决,有可能导致工业发展,农业萎缩。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苏州市探索出了一条农业管理“双轨制”的新路子。这就是把农业生产的任务,落实到村队和乡村企业,实行村队干部包务农劳力,乡村企业包务工劳力,厂、村双方密切配合,共同把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搞好,做到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苏州农业管理“,双轨制”,是目前农村经济结构发生突破性的变革的产物。这个变革就是,以种养为主的传统农村经济结构转为以工副业为主的新型农村经济格局。目前,苏州农村,有百分之七十八以上的农户是“农工副”,百分之五十九的劳力务农、务工又务副。精壮的劳力主要从事工业和其他行业,但又担负着亦工亦农的双重任务,出现了“做工三班倒,种田晚中早”。许多农户是“在家的不当家,当家的不在家”。原来油村队单渠道管理农业的体制,与这种兼业经营的生产方试已不相适应了。他们在寻找管理方式同生产方式相匹配的实践中,总结了一种农业“双轨制”的管理路子:
  第一、实行“农业厂长制”。乡村企业根据亦工亦农人员众寡设立“农业副厂长”或农业科长、助理,以加强农业的指导和服务。他们订出百人以上的厂设农业副厂长或农业科长,百人以下的厂设农业助理。农业副厂长或农业科长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中的亦工亦农职工,做好经常性的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促农,工农结合的政治思想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农业生产新技术;掌握生产环节,指导检查亦工亦农人员搞好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各种厂办农业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第二、实行“厂村协调制”。农业厂长、科长受厂、乡村双重领导,积极参加乡村各种农业生产和农科活动,配合村队督促亦工亦农人员种好田。在农事季节重要时期,乡村从农工两条渠道协同抓好生产管理工作,统一召开村合作社社长和企业、农业厂长会议,实行统一布置生产任务,统一生产行动,统一检查督促,统一总结评比。从工作程序和安排上,形成一个“双轨制”的格局。
  第三、实行“双重考核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关键性增产措施分段考核,厂、村根据农业生产目标和农业上的重点、难点,统一研究确定增产措施和农活标准,然后按农时季节分段到户到田考核,按质评分,并分别在厂、村务农和务工人员中公布。有的地方对考核符合质量的发给合格证,几段考核全优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符合质量的,厂、村双方共同做好工作,个别坚持不改的进行适当的经济处理。另一种是乡村企业职工完成粮食承包合同情况同工厂全年奖金挂钩。完不成农业生产任务的企业职工,扣发奖金。挂钩奖金一般为奖金总额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苏州农村实行农业“双轨管理”的初步实践,其作用与效果颇好,它表现在完善和强化了农业生产指挥管理体系,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目前,苏州市已有二千零九十八个乡镇企业增设了农业副厂长或农业科,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七点五;据太仓、吴县、吴江三县的统计,村办企业增设农业专管干部约占一半。过去只由村队行政抓农业,实际上只抓了在家务农的辅助劳力,亦工亦农劳力“两不管”;现在厂村配合,“两不管”变成“两家管”。如今年夏熟三麦防治赤霉病期间,村村有人抓,厂厂有人管,家里厂里劳力齐发动,突击防治,全市防治面积一百七十三万亩,占种植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四点五,从而保证了三麦的丰收。
  实际农业管理“双轨制”,还推进了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随着双轨管理制的推行,全市乡村办农业服务组织,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村建立和健全起来,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苏州农村管理的“双轨制”,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在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之后清理方式也应随之改变,方能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关键问题是在于寻找到适合当地实际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市赴苏、温农村经济调查考察小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苏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