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煤的生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1226
颗粒名称: 第三讲:煤的生成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佛山市燃料公司在燃料常识讲话中讲到的煤的生成。
关键词: 燃料 常识 佛山市燃料公司

内容

煤是古代的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及化学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在采煤过程中常常发现,在煤层的顶板上有树皮、碎片、植物根茎和叶子的化石,在煤层中有时还会发现由断裂的树干变成的煤块。如将煤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在煤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残体遗迹,这都证实了煤是由植物变成的。一般由高等植物变成的称为腐植煤,这种煤贮量多,质量好,用途广;一般由低等植物变成的煤称腐泥煤,这种煤分布范围小,煤层较薄,质量较差。
  植物遗体转化而生成煤,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泥煤炭化阶段,即由植物转变成泥炭的阶段。当植物枯死之后,堆积在充满水的沼泽中,开始是有水存在而氧气不足,后来在水面下隔绝空气,并在细菌的作用下,植物的各部分不断分解,相互作用,最后植物的遗体变成了褐色或黑褐色的淤泥状物质,这就是泥炭。第二阶段是由泥炭转变为褐煤,褐煤转变成烟煤,烟煤再转变成为无烟煤阶段。当泥炭层形成后,有水经常冲向大陆的低洼地方,带来了大量砂石,在泥炭层上逐渐形成岩层(称为顶板),被埋在顶板下的泥炭层在顶板岩石层的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硬结等一系列变化,再加上它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变化,泥炭就逐步变成比重较大、密度较高的黑褐色的褐煤。由于褐煤中不再含有植物组织的残体,因而腐植酸的含量也随着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当顶板逐渐加厚,顶板的静压力不断增高,煤层中的温度也不断升高,煤质便开始发生变化,即逐渐由成岩作用变成了以温度影响为主的变质作用,褐煤就逐渐变成烟煤,烟煤变成无烟煤。如果有更高的温度,最终还可变成石墨。因此,由于原始造煤物质和成煤条件不同,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煤。
  古代植物变成煤,必须具备植物、气候、地形和地壳变动等四个条件。但煤是由植物变化而来,因而植物是成煤的主要条件。而石碳纪、二迭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等都是植物大规模繁殖的时期,因而也是主要的成煤地质年代。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机构

佛山市燃料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