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0980
颗粒名称: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并列题名: 顺德县黄连乡文化室散记之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9月19日,佛山报刊登顺德县黄连乡文化室散记。
关键词: 顺德县黄连乡 文化室 散记

内容

在黄连乡采访的日子里,乡里的领导曾高兴地对我们说:“近几年来,乡里没有发生过一宗刑事案件。”
  过去的黄连乡,曾经赌博成风,偷渡、偷鸡摸狗的事亦时有发生。为什么变得这么快?这,应给文化室记上一功。
  这几年来,乡党支部和乡政府的领导重视以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法制的宣传教育。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要使农村的经济起飞,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秩序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就舍得下本钱,利用文化室这个阵地,经常用具体案例给农民上法制课。文化室也定期出版法制宣传墙报,同时通过小学的课堂,从青少年抓起,讲清楚哪些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现在,在黄连乡,买卖婚姻已没有市场了,小偷小摸、打架闹事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在采访中,我们遇到一位姓何的农民,他高兴地对我们说起他承包鱼塘的事。我们插问:“夜间要不要看塘?”他说:“现在本地没有人偷鱼了。”回答得这样肯定和乐观。
  乡里的干部同我们谈到精神文明建设的体会时说,我们不仅满足于群众知法守法,而且重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素质,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成为有经济头脑,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新型农民。
  一九八二年,乡政府拿出二万多元,兴建了一幢面积二百多平方米的图书馆,购置各类书籍七千多册,设专人管理,规定每周三个晚上和一个下午为开放时间,现有固定的读者七百多人。文化室还积极发动村民订阅报纸杂志,现全乡一千一百多户人家订有各种报刊杂志达二千份。阅读书报已成为农民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之一。
  文化室曾举办过各种展览。有《黄连乡史展览》、《复退军人、军属、民兵光荣史展览》和《今日黄连》摄影展览等,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每年从学校毕业的回乡青年,都在文化室进行就业前的培训。这为年青一代农民的思想品质打下基础。
  有人说,富裕地区的青年不愿当兵。这在黄连乡却不存在。每次征兵,这个乡的青年都踊跃报名,都超额完成任务。因为“热爱祖国”在他们心里形成了信念。黄连乡有十个子弟曾经驰骋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疆场,八人荣获三等功,一人受全队通令嘉奖。一人参了党,为乡中父老争得了荣誉。
  俗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在这里“金不换”不乏其例。
  十三村的青年小何过去赌博成癖,要爱人经常看管他。可现在他不但彻底戒了赌,而且成为生产的能手。他与别人联合承包鱼塘养埃及塘虱,白天料理鱼塘,晚上钻研技术,才养了七十多天,就有鱼收获,获利一千一百多元。据说明年他还准备养特种鱼。过去因偷渡而被送去劳教过的青年关耀权,回乡后思想曾很苦闷,文化室了解到他有文学创作才能,让他参加创作组,他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获得县业余创作二等奖。乡里根据他的表现,聘用他为小学民办教师,去年他被学校选为总辅导员,由于做出了成绩,被县里评为优秀辅导员。这,应该说归功于文化室。
  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有这样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想,黄连乡文化室的工作,不正如春夜的喜雨,潜入于人们的脑海之中,滋润着农民的心田吗?
  本报记者 范运根 郑启谦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范运根
责任者
郑启谦
责任者
杜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黄连乡党支部
相关机构
黄连乡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黄连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春夜喜雨》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