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锋之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0897
颗粒名称: 剑锋之雾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6年9月15日,佛山报社刊登的连载小说《剑锋之雾》节选。
关键词: 剑锋之雾 小说 文化

内容

第二天,扩大范围搜查,在火车站附近取得突破性发现。在雾岭镇西不远的树丛里,有一根二尺来长、线绳粗细的尼龙绳。尽管经过风吹雨淋,仍然可以发现绳上残留着血迹。经化验,血型为BR型,与死者的血型完全一致。你不知道,这样的发现当时叫我们多高兴。对照尸体再作细致检查,终于找出致死的证据。在死者溃烂的颈部隐约可见一条环状瘀血线。这就是说,这个无辜的青年是被一根很细的尼龙绳勒死的。再检查发案处周围的草木、山、石,在雾丝口悬崖半坡抬到一块带血的石头。那么,死者面部的损伤就不是自然擦伤,它是凶手有意破坏的。
  综合分析证据之后,大家都同意排除自杀和失足,把雾丝口女尸列入凶杀案案卷。W713女尸专案小组当天便成立了。W,是雾丝口的代称,713,是发案时间。
  说到这里,老柯停顿片刻。屋里本来没有拉灯,现在又陷入静寂。黑暗中,我用自己的想象补充着老柯的叙述——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被人杀了,毁了容,扔在荒野里。一群公安人员解剖着她腐烂的遗体,所有的部位都要细细致致拨弄察看,头上是七月酷暑的太阳,人们大汗淋漓。现场奇臭熏人,眼前是令人作呕的血污。在这样的场合,他们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
  “唉——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妞,还没有享受人生的幸福呢。一年前,她还在这小店里吃面包喝鸡蛋甜酒,如今却成了一堆白骨,能不让人伤情吗?”
  老柯终于改变了背诵公文那样的声调,深深叹一口气。
  残霞消尽,夜色渐浓。开窗远望,剑峰山象一堆乌云,黑乎乎深不可测。流萤点点,好象冤魂的眼睛在荒野里徘徊。
  “后来,你们是怎样弄清死者的身份呢?”我问。
  “不知道你们写一篇文章难不难,反正,破一桩无头案,可真不容易。”老柯点上一支烟,用扇子啪啪地拍着腿,继续讲道:“一个案子办完,象游过一段不知深浅的河,闹不清怎么扒拉过来的。案子结了,几句话就能讲清楚。可是一开始,面对不知来历的尸体,该有多少问题需要回答呀!比如说,这姑娘叫什么名字?哪里人?从哪里来?凶手是谁?为什么作案?弄清这些问题,不但要有充分的证据,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合乎逻辑的推理。特别麻烦的是,要不断排除嫌疑,象沙里淘金一样筛出要找的东西。有时候,各种证据让你认为已是确凿无误的事实,顷刻间,它却又被另外的证据全盘否定。就说眼下这店老板吧……”
  嫌疑犯落网反而生出疑窦
  “柯同志,热水打上了,你们洗汗吧。”
  正在这时候,店掌柜走进来,殷勤地招呼我们擦澡。盛情难却。虽然我们一再说“等一会,让别人先擦”,店主人仍然摆出一副笑脸,站在房门口,还替我们拉亮电灯。明亮的灯光破坏了讲故事的环境,老柯不得不苦笑一下,站起来说:
  “好吧,去洗汗——你们河南人把洗汗叫‘抹灰’,对不对?”
  “对。”我不无扫兴地说,“难道这也与故事有关吗?”
  “当然有关。抹灰’两个字后来帮了我们的大忙,在证明死者的身份上起了很大作用。”
  话虽这么说,抹灰却毕竟是扫兴的事,我们的故事不得不暂停二十多分钟。那晚上的澡当然也没有洗好。
  走出洗澡间,店主人送来一壶茶。
  (2)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田中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