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张自强的中国画《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的创作过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0845
颗粒名称: 谈张自强的中国画《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的创作过程
分类号: F127.653
摘要: 1986年9月15日,佛山报社刊登的张自强的中国画《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的创作过程。
关键词: 画魂 中国画 张自强

内容

谧静、雅致的佛山宾馆会议厅。
  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我市中年美术家张自强侃侃而谈。他向市青年美协的作者介绍自己创作国画《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的体会……
  这幅作品,是我省最近选送联合国的两件作品之一、它的成功,标志着作者在艺术创作上,向自由王国迈进的里程。
  张自强是一位在艺术上不断进取的人。前几年,笔者在《南方日报》写了一篇《让艺术插上翅膀……》的通讯,介绍他勤奋作画,敢于突破旧的传统观念,不拘一格的创作精神。当时,有人提出,他的画不过是有些“怪”味。然而,怪者,为人们所鲜见也。这不是作者在艺术上新的起步吗?
  艺术品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张自强对记者说,他很早就构思如何表现“东方——龙”这一题材。民族之气,多年来一直冲击着他的创作灵感。一次,在观看龙舟比赛中,他得到了表现这种美与力结合的启迪。
  构画方式终于出来了:高角度的俯视;宛如一根砥柱的船体,纵贯画面,众多的人物奋力划船,显示了总体的力度;以龙为标志的旗帜,处于突出的位置;三米多长的立轴给人以宏大的气魄……构成整个画面。它仿佛在向全人类大声疾呼,炎黄子孙在历史的长河中,承前启后,一往无前构思定格了。
  主题显现出来了。
  这幅长三点七米,宽八十厘米的国画,是张自强揉民族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于一体的结晶。他认为,各种艺术都是触类旁通的,有没有调动好各种艺术形式的媒介,这和音乐中调动音符一样,呈现出来的是音色,表达出来的却是气韵和精神:作者涉猎了敦煌壁画,岩画,汉代画象石,秦汉瓦当,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以及不同画种的表现形式,摘取名家之长,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主题,例如画中的水波纹,就是采用了马家窑彩陶的旋波纹的画法,既表达出河水奔腾不息的效果,又流畅而不浮滑,生动而深沉。
  ——人们站在这幅作品前,既感到熟悉;也有些陌生熟悉,因为一看就知道是幅国画;陌生,因为它从构图布局,色彩处理,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标新立异之处这就是“万变不离其宗,万物皆为我用”之妙。
  ——人们站在这幅作品前,都会感受到雄风拂卷,浩气迭宕。啊,东方巨龙,破云而来,踏海而过。
  ——画魂,画家的进取精神。本报记者 叶家昌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自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