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的学校(散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20659
颗粒名称: 山间的学校(散文)
分类号: G529
摘要: 1986年9月8日佛山报登载散文《山间的学校》,献给粤东故乡的山村小学的启蒙教师。
关键词: 山村 小学 教师

内容

谨以此文,献给粤东故乡的山村小学的启蒙教师。
  ——作者
  山村小学座落在一条与山溪结伴而行、修长弯曲、缓缓伸延的石板路的尽头。它平日虽书声琅琅和热哄哄的,但比起喧嚣的闹市或小镇的农贸集市,又显得那样幽静,有时静得几乎能听到天上白云的飘浮。
  山村小学,在乡民的心中,不但是座令人仰慕不已的神奇般的宫殿,而且又有着永远难以忘怀的可敬可爱的回忆。由于它宛如一眼山泉,年复一年,源源不断地喷吐出亮亮潺潺的清水!它象慈祥母亲的纯洁心灵,日夜长流,奔腾不息,汇入时代的洪流。因此,乡民祖祖辈辈既赞江河之滔滔又眷念泉水之潺潺,不管走到哪里,心头上都象注满亲切温馨、甘美醇厚的山泉水,甜润清心,毕生难忘……。
  那里没有高大明亮的教学大楼,没有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也没有比较整齐、高矮一致的新桌凳,就只有几排简陋的教室和绕着操场的白杨树。大片大片油绿的叶子,为校园洒下一片凉意。学校还没有围墙,看来有点不大完整,但小草却旺旺地长着,排列有序,绿绒绒的,有生气。
  庄稼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山村小学,把一批批土生土长的孩童收进来,送出去;送出去,又收进来。
  正巧老师也是乡里人,也正是这间小学出去的。贫困的山村,没有开发的丰富矿藏;邻居王大爷错施化肥使大面积减产的事实;过年时村人把春联倒贴的情景,都深深烙在她心坎上。中师毕业的那一天,她曾用“我的家乡缺教师,那里的事业需要我。就算是一种牺牲,也得要有人去牺牲呵!”这样感人肺腑的真诚和决心动了校长的心;她更用“我就热爱这一行!”婉言回答了好些善意的亲友们的“别当孩子王”和“不要浪费了文凭快去挑个有前途的工作”的劝说。她坚信这个托着太阳升起来的事业是无尚光荣的,带着一个既自豪又欣慰,是重托又希望的信念走向工作岗位。多少个节假日,她走村过乡、挨家串户,到学生家走访;多少个黄昏、月夜,她与学生促膝长谈;多少个茫茫夜海,她倾注心血,奋笔疾书。她把智慧和忠诚贡献。她从不想在生活里取得什么,也不计较有没有被人发现或遗忘自己,因为,她早已深知:“把心留给孩子们,生活清贫,虽苦犹荣!”“只有给比拿愉快,才能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孩子们永远忘不了她那慈祥无私的为人。
  但她和许多老师那样,也走过一条坎坷的人生之路。尤其“史无前例”的时代,她也遭到了“史无前例”的迫害。而等她真正获得新生之时,头上乌亮亮的黑发已经出现许多银丝了。多年远离母校的许多学生回来拜望老师说:“您老了!”老师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我老了,但能见到你们,我年轻了!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年轻了!”对!山村小学年轻了,老师皓首童心,矍铄依旧,老师永远不会离开学校和孩子,学校和孩子永远不能没有老师。老师就如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小路一样,它是条只有起点没有尽头的默默小路;也是条永远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光明之路。它不但把孩子引向远方,而且也留下播种者一串串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脚印。万物生长都靠太阳的恩泽,醉人春意皆源于一片春光。一个人一辈子,谁会没有自己的老师;一个人的成长,谁会没有自己童、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如果说童、少年是人生求知的春天,那启蒙老师不正是春阳吗?如果一个人有任何点滴进步和成绩,这不是渗透了老师的心血吗?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今天,谁能忘了催发良种、哺育幼芽的春晖,谁能忘记浇灌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呵!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