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江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9955
颗粒名称: 半江桥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8月15日佛山报登载关于半江桥的传说文章。
关键词: 半江桥 传说 故事

内容

何逸梅
  说到桥,人们就会想到是架在河面上,把两岸接通的建筑物。但是三水县河口镇的半江桥,却只伸到江面的四分之一,起不到接通两岸的作用,实在不能算桥,不过是客货上落的码头罢了。
  这座桥的建筑,有如下一段传说。
  河口是西、北两江的汇流处,舟楫之便,得天独厚。而河口原是个在稍高于水面的河滩上,杂乱设店的古老村镇,没有堤岸码头等旅运设施。船到河口,只能下锚在离镇几十米远的河面,然后用小艇驳运客货上落。秋冬水浅,连小艇也不能靠岸,人们只有涉水才能登陆。
  一九三五年陈济棠下野,余汉谋执主粤政。余氏是高要肇庆人,其母常到广州探望儿子。那时肇庆没有直达广州的公路,最快捷的途径是乘船到三水河口,转乘广三线火车往穗。有一次,余汉谋母亲探子后返乡,乘火车到河口拟换轮船往肇。时值河口潮退,要赤足涉过一段烂泥才能登上小艇,余母只好雇人背负而过。登舟后开行不久,即见客轮在河口海关报关完毕,鸣笛将要启航。余母叱命舟子速掉,舟子不识她是何许人,立即反颜相向,要她倍给工钱才肯加快。余母怒气填胸,但又怕误了船期,只好忍气添资,才勉强赶上客轮。
  她回到肇庆后立即致函余汉谋,诉说旅途周折之苦,责令他整顿河口交通,并惩办那些“刁蛮”艇家。余汉谋即饬令省建设厅修建河口码头,并指定码头上要修一条长桥伸出江面,其长度以在枯水季节仍能靠泊轮船为合格。于是大动公款,限期完成。至于惩办“刁民”,虽则无法抓获具体对象,但半江桥建成后,客货不需小艇驳运,河口船民被断绝了一项主要收入,生活更加困苦,也遂了余母的惩办之愿了。半江桥落成之日,官、商报刊盛称余汉谋利商便民之德,其中不少溢美之辞。本来修桥整路,利行旅,畅货运,当然是件好事,半江桥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能否认的。但余汉谋因为方便其母而修桥,而且未能善始善终,这不能不说是受到时代的局限。
  一九四八年,蒋介石内战惨败,兵源奇缺,到处掳掠壮丁充炮灰。肇(庆)阳(春)师管区的爪牙,在半江桥下停泊黑船,不择手段掳民为兵,一被拖进黑船,即难逃虎口。清晨黄昏,半江桥附近行人裹足。在特定环境下,便利交通的大桥成为使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人世间和大自然,都常有沧桑变化。今天的半江桥,已成为河口港客货转运站了,年吞吐量达五十多万吨。但是,桥建成已半个世纪,挟泥沙急下的西、北江水,到此受阻变缓,沙泥淤积,致使河床日浅,河滩日宽。昔日到了冬季仍能泊百吨轮船的半江桥,如今冬季只好瘫卧在沙滩上,人们只好另设浮趸来泊舟了。幸而广州直达肇庆的公路早已通车,到鼎湖山、七星岩的旅游车往来如梭,加上广三铁路向茂名伸展,火车不日可直达肇庆,无须在半江桥转搭轮船。半江桥大可息肩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何逸梅
责任者
陈济棠
相关人物
余汉谋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省建设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三水县河口镇
相关地名
广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