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鳗群游向鱼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8986
颗粒名称: 专访鳗群游向鱼塘
并列题名: ——访顺德县黄连乡特种水产养殖场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7月14日佛山报登载的顺德县黄连乡特种水产养殖场的专访文章。
关键词: 鳗鱼 池塘 技术

内容

夏天的早晨,积雨初晴,我们踏着松软的泥土参观了这个还未被世人注目的养殖场。
  其实,这是个规模很小的种养联合体,仅由六个养鱼专业户组成,连基带水种养面积总共才三十四亩零五分,其中两口鱼塘十亩水面养殖四大家鱼,四亩基地种植象草果树,其余的三口鱼塘二十亩零五分水面用于纯养鳗鱼,汕头地区养鳗是修建水泥池流水养殖的,而黄连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则利用普通鱼塘纯养,在国内实属罕见,能成功么?当今是变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养殖场负责人梁建中是位勇于进取的新型农民。早在一九八四年,他就串联几个养鱼专业户成立了联合体,在一亩八分一的鱼塘试验纯养埃及塘虱,合理密殖充分利用水体,结果养殖了六个多月平均亩产超万斤,每亩纯利八千多元,相当于传统家鱼纯收入的十六倍,这是我国淡水养殖的新突破。然而,梁建中甘愿充当逆水游鱼的角色,他又饱蓄锐气向着国内外市场远未满足需求的鳗鱼瞄准!
  “你是怎样想到要利用普通鱼塘纯养鳗鱼的呢?”在塘基上,我欣赏着水车式增氧机启动后喷花吐玉般的奇观,随口问道。
  “因为,餐桌上老摆着传统家鱼,群众厌腻了!”回答是直截了当的。他沉思有顷,继而说道:“全县有二十五万亩鱼塘,正面临众多鱼塘新区的挑战,如果不改变塘鱼品类结构,增产了也不一定增收。”
  “你们前年养殖的埃及塘虱,不是已经闯出高效益的路子了么?”
  “这正是我所不能满足的,”他咧嘴笑笑,是带挑战性的微笑。“老一辈农民说鱼塘混养鳗鱼因易于逃遁收效不大,我干脆整塘纯养,购买四万块红砖把塘边围起来、标本兼治。其实,只要发挥珠江三角洲的自然优势,推广鳗鱼养殖是很有潜力的。”
  我们边参观边交谈,我默默数着养殖场的农机设备,共有增氧机七台,电动抽水机两台,还有发电机、柴油抽水机、自吸泵和搅拌机各一台,据说仅农机具设备就投资一万三千元。我们走进工棚,养殖人员正开动搅拌机搅拌饲料,这是从日本进口的育鳗专用词料,加上药用鱼肝油和水搅拌成桐油灰一般坚韧。他们解释说:“如果不搅拌才投放,既浪费又会污染水源”
  投料每天一次,均是上午十时左右。塘边设置笼式食场,养殖人员刚把饲料投下,鳗鱼便啸聚而来进食,刚才还倒影着浮云的水面霎时便水光轻闪,食场更象炸镬一般,鳞耀银波,煞是好看,混养其间的锦魻亲鱼也不甘居后,锦翅金鳞时隐时现。那些鳗鱼放养时仅八克重,才十个月已普通长到二百多克,大的有半公斤,众人都相对莞尔。
  梁建中继续对我们说:“从去年七月投养鳗苗至今已投资二十万元,至明年七月鳗鱼全部上市,整个养殖周期预算总投资三十七万元。今年底到明年初,成鳗上市可达七成,不仅能以鱼养鱼,还可陆续还贷了。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梁建中对事业成功在于笃信不疑,我也不由得怦然心动了。鳗鱼,繁殖于河海的交汇处,长成于江河之中,能否大面积在鱼塘混养虽迄无定论,但黄连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已成功地令鳗群游向鱼塘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周铁株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顺德县黄连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