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传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7083
颗粒名称: 许世友将军传奇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6年5月9日佛山报登载的连载文章“许世友将军传奇”。
关键词: 许世友 将军 传奇

内容

万万没有想到,过了些日子,新县地界的农民象是被谁点起了一把火,一下子爆燃起来。今天端了这村地主的窝,明天又捣了那家豪绅的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四乡五镇的农民一夜之间闹了个天翻地覆。农民自卫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更为神奇的是,到处传说农民自卫队出了一位能人,有人还活灵活现说见他飞檐走壁,过了些日子附近几个乡村作恶多端的老财都让他切掉了脑袋。还传说这个能人手头使着一把鬼头大刀,那刀挥舞起来象长了眼睛似的,专砍横行乡里的地主老财的脑袋。
  这是1926年的事。传说中的这人正是许世友将军。
  许世友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拥护,被推选为两县的农民自卫队队长,不久,许世友的自卫队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许世友终于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康庄大道。1927年,许世友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许世友的机智勇敢和组织才能更加明显地展露出来,他年仅二十五岁,就担任了红军副军长兼师长。
  在长期艰苦的对敌斗争中,许世友精湛的少林武功,使他身上增添了许许多多的传奇色彩。
  当年,红军每打完一次胜仗都要召开联欢晚会,许世友将军的刀术表演已经成了晚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
  一天夜晚,月明星稀,许世友带领部队打了一个漂亮仗,正在召开联欢祝捷会。
  战士们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好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可战士们却翘首盼着许世友的刀术表演。
  “来一个,欢迎师长来一个。”热情的战士们等不得了,高声喊叫。
  台下战士齐声喊叫,许世友也按捺不住了,只见他一勒武装带,提刀走到台上,台下立即爆发起一阵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许世友抱着刀,先是向台下行个礼,接着来了个虚步亮相。于是一闪身,只见那鬼头刀便上下翻飞起来。寒光道道,冷风嗖嗖。正当人们看得眼花缭乱之际,许世友将军嘎然收刀站住……
  “哗……哗!”战士们热烈的掌声象一阵春雷。
  “再来一个刀劈铜钱!”台下,一个年轻军官站起来喊道。这一喊,众人呼应,又齐声呼叫了起来。
  两位战士从后台扛来一个木墩子,木墩子上面叠起十个厚厚的铜钱。只见许世友师长背向铜钱,站立三尺之处,由台上战士发令“一、二、三!”那“三”字刚出口,只见许世友师长扭头抽刀一挥,“嚓”的一声,十块铜钱被整齐劈成二十片,每片大小规格一样。这运刀准确而力大无比的精彩节目,博得一阵又一阵喝采声。
  许世友从小在少林寺,软、硬功夫都练,各路拳术精通。他的名字,威震敌胆,成了民团和土豪劣绅的眼中钉。
  许世友部队附近,住着一个民团头目,叫赵葆源,五十岁上下。他长得活象个猿猴。这人原来是军阀张宗昌的一名小爪牙,“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投降日寇。后来,赵葆源又摇身一变投奔了国民党。这赵葆源生性奸诈,他的部队名义上是国民党十二师,暗地里却接受日寇改编,为“剿共七路军”。此人两面三刀,作恶多端,只要赵葆源的部队驻到哪里,哪里就夜夜有枪声,天天添新坟。群众对他恨之入骨,骂他是“活阎王”、鬼子的“干儿子”。为了人民安宁,革命胜利,必须首先除掉这个作恶多端的赵葆源。
  (8)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郑直
责任者
张伟
责任者
许世友
相关人物
张宗昌
相关人物
赵葆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农民自卫队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新县
相关地名
东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