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米酒香飘海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6955
颗粒名称: 九江米酒香飘海外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6年5月5日佛山报登载的南海县龙江酒厂米酒香飘海外的文章。
关键词: 南海县 米酒 海外

内容

·洪章·
  前些时候,我来到了南海县龙江酒厂。踏入厂区,缕缕轻风吹过,阵阵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醉人心脾,连空间仿佛也笼罩在酒香之中。
  接待我的是供销科老关,五十多岁。酒厂开始建立,他就在这里,对于酒厂的过去和现在,了如指掌。谈起九江米酒的历史,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话语滔滔不绝。
  九江双蒸酒、醇旧九江三蒸酒、滴珠糯米酒是九江乡的传统产品,清朝道光年间已行销港澳及南洋各地,在珠江三角洲各县市中颇负盛名。清朝儒林诗人曾道恕有诗赞颂:“垂竿有网闲中事,庆举双蒸醉月明。”儒林学者朱九江先生也有佳句:“喜得儒林陈佳酿,助吾茅舍款嘉宾。”当时镇上几乎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最著名的要算“良乡友隆兴酒庄”,其名产为“良乡双蒸”,是用两次醇醪熏蒸而得,以其料精味醇,脂香扑鼻,品味超卓,而名闻于世,畅销国内外,深得华侨和港澳同胞喜爱。随后地名变更,改为“九江双蒸”。解放后,九江镇上十二家私营酒坊组成酒业联营社,一九五六年建立了公私合营九江酒厂,一九六六年转为地方国营酒厂。由于出口需要量与日俱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厂房面积五万多平方米。
  老关带我参观了发酵车间,高大的厂房里是一排排大发酵罐,大米经过在煮饭机煮熟后,倒进大发酵罐里发酵。发酵罐与发酵罐之间的上面架着一条小道,走在上面可以看到罐口用尼龙薄膜严严地封着,透过薄膜,看到里面的米饭在翻滚着。老关说:“每个罐容积九点三立方,可装大米饭一点九吨,都是近年来陆续建成的”
  原来,一九七九年上半年以前,该厂还是旧作坊式生产,出酒率低。后来,逐步对全厂工艺设备作了全面技术改造,淘汰了只能装五公斤米饭的四万个小瓦〓发酵罐,改为六十个大发酵罐,生产力大大提高,消耗下降,成本降低。近年来,又继续增加大发酵罐,到目前,已增至二百六十三个,年产米酒比一九七九年增加二倍多。
  走进包装车间,酒香阵阵。这里有两条包装流水线正在紧张运行着,一个个透明的玻璃酒瓶排着队,注入一股股芳香。工人们迅速拧好瓶盖,密封瓶口,贴上招纸。很快,一瓶瓶酒装在包装箱里,又一箱箱进入仓库。
  老关告诉我说:“这些酒是供外贸出口的。”
  我问道:“在国际市场销量怎样?”
  老关随口回答说:“我厂生产的米酒在港澳地区米酒中销量名列第一,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并转口美国和西欧市场。年出口量达三千多吨。”说着,老关倒了一杯酒递给我说:“你也试试,味道怎样?!”
  我呷了一口,芳香浓郁,味道醇厚,余香满口,使人心旷神怡,确是好酒!
  老关还告诉我:自从经过技术改造后,米酒出酒率稳定,产量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占全省第一,质量也居同行业之首一九八四年荣获省和全国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声誉也与日俱增。但是,目前仍然没有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求。为了开拓国际市场,继续扩大生产能力,酿造更多的米酒香飘海外。
  啊,放眼酒厂,正溶在灿烂的阳光里,顿觉得这里在醉着每个人,醉着侨乡……。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洪章
责任者
朱九江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南海县龙江酒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
港澳
相关地名
南洋
相关地名
美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