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先进模范报告团成员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6150
颗粒名称: 广东省先进模范报告团成员简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4月4日佛山报登载的广东省先进模范报告团的成员简介。
关键词: 广东省 模范报告团 成员

内容

李国桥
  (报告人叶青)李国桥同志是广州中医学院副院长、疟疾研究室主任,他和疟疾研究室的同志一起,艰苦奋斗十八年,在寻找抗疟新路方面作出了优异的成绩,曾得到国家科委、卫生部的嘉奖。
  早在六十年代中期,李国桥等人到云南山区工作,总是那里有病人就往那里去,什么时候有重病人,就什么时候出诊。为了抢救垂危的病人,李国桥先后五次献出自己的鲜血。
  为了完成研究任务,李国桥故意在自己的身上注射疟原虫,以使自己发病,又多次用银针扎在自己的身上作针灸试验。他忍受着肉体上难以描述的痛苦,以坚强的意志去进行一项又一项研究,终于完成了恶性疟原虫每个裂殖周期引起两次发热的理论。近年来,运用这一理论进行诊断和治疗脑型疟,死亡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理论还运用来对多种抗疟新药进行疗效评价,取得可喜的成果。他们有两篇论文先后在世界著名的医药杂志——英国《柳叶刀》上发表;还有一篇论文,被英国牛津大学热带医学部列为他们一九八五年的科研项目。一九八四年九月,李国桥应邀出席了在加拿大召开的十一届国际热带病暨疟疾防治大会,会上又宣读了三篇论文,受到与会者的重视和好评。
  他们还在海南东方县建立了目前我国唯一的抗疟新药临床研究基地,按国家和国际标准开展抗疟新药的临床研究。全国的抗疟新药绝大多数都拿到这个研究基地作临床验证,甚至世界有名的瑞士罗氏药厂也把药品送来验证。
  许剑超
  (省地质矿产局七一九大队副大队长、省特等劳动模范)是专门负责寻找金矿的地质工作者。多年来,为了实现在广东找到金矿的理想,他的足迹踏遍了粤中、粤西的山山水水。
  过去,有人认为“广东金矿小,没有什么搞头”。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推翻广东没有大金矿的结论,十多年来,许剑超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资料,摘录了十几本学习笔记,做了几百张资料卡片。他长期坚持翻山越岭进行野外调查,悉心寻找广东矿化的蛛丝马迹。他还利用到新疆等地参加编写《稀有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一文的机会,在两年时间里,三次历经全国十九个省市矿山,进行考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从一九八三年四月开始,他带领六分队奔赴我省高要成矿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科学资料,许剑超在给队、局的地质简报中明确指出:“河台金矿区面积十余平方公里,矿带宽三公里,长大于五公里,已发现金矿脉十一条,工业远景可观,有可能构成大中型工业金矿床。”根据他的报告,省地矿局加强力量,不断加速矿区评价工作的步伐。到目前为止,河台金矿区范围有新扩展,已发现几十条金矿脉,经探明,仅其中一条的一段,其黄金储量就相当于我省解放后探明金矿储量的总和。探明的金子,其潜在价值达七亿到八亿元。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从此结束了广东金矿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局面。
  梁启圣
  (三亚市第二中学教师、省特等劳动模范)扎根天涯三十年,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山区人民服务,受到黎苗族同胞的爱戴。
  梁启圣从一九五三年参加教师工作起,严格按照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山区,他都坚守岗位年年保持全勤,从不因个人私事请过一天假,耽误一节课。
  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比较艰苦的。梁启圣的爱人是南京人,现仍在南京市工作。他俩从一九七一年结婚至今十五年来一直分居两地。许多亲戚、朋友都劝他调回南京工作,但他婉言谢绝了。他回信对亲朋说:“海南的黎苗同胞需要我,我没有做出贡献就走,问心有愧!”就这样,他坚持扎根天涯,栽育桃李。
  一九七一年,梁启圣被从县的重点中学调到全县最偏远落后的高峰公社去开办第一届高中班。高峰是个黎苗族同胞聚居的山区,当地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在这里办高中班是不容易的。梁启圣怀着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深厚感情,他到高峰后,不只是教书,而且呕心育人,多方教育学生改变旧的风俗习惯。为了使一些学生能顺利地读完高中,他平日节衣缩食,把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以上用来帮助生活比较困难的黎族学生。现在,他们有的当了区乡干部,有的当了教师、医生和技术人员。当地黎苗族同胞都说梁启圣和他们心连心。
  朱乃宏
  (广州铁路局韶关工务段工程技术人员)他对党有着坚定的信念,对人生有着执着的追求。他说:「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正确的理想和追求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我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呢?就是要当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早在一九五二年,老朱就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可是在一九五八年反右派中,由于他积极向上级反映工作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对个别领导的官僚主义作风提出了批评意见,结果被划为右派分子,开除了公职,送劳动教养。在逆境中,他没有消沉,没有悲观,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技术才能,为党多做工作,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在劳教场,他伐木、放排、挖煤、建铁路、架桥梁、搞设计,样样都干。一九六〇年,不到半年时间,他出色地完成了劳教场交给他负责的修筑一条三公里多长的窄轨铁路的测量、设计和施工任务。一九六四年,他被借调到韶关市城建局负责韶关车河护堤及沿江码头工程的设计施工,由于劳累过度,患了肺病,但他没有告诉领导,坚持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九七〇年七月,朱乃宏又背着「坏分子」的黑锅被遣送农村落户,这次打击仍然没有使他悲观失望,而是全力帮助落户的大队改变穷困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他带来了福音,一九七九年二月,韶关工务段给他送来了平反通知书,整整二十一年的冤屈终于得到了澄清,并在三十二年后的一九八三年,终于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夙愿,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广州卫生处理厂
  (报告人谭维芳)广州卫生处理厂是广州市专门对死畜和变质肉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工厂。全厂五十二名干部、职工,负责把全市十多个点,包括屠宰场、蛋仓、农贸市场、铁路北站、老鼠站等地方的死猪、死牛、死鸭、死老鼠,以及变了质的肉类收回来,先剥下死畜的皮,然后将死畜的躯体和内脏分别放进高温化制锅进行无害化处理。这种工作比较艰苦,福利待遇并不优厚,还经常遭到持有世俗偏见的人的鄙视。但是,这个厂的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使全厂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战斗集体,做到了恶臭熏不走,高薪拉不动,重担压不垮,偏见难不住,歪风吹不倒,为清洁城市、净化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三年来,该厂共处理死猪一万九千五百一十三头,死牛二百五十四头,其它死畜和变质肉类四百六十七吨,从中回收工业用油六百五十二点五吨,猪、牛皮九千一百一十四张,骨肉粉(优质饲料、肥料)二百六十五点五吨,经济收入达一百一十五万八千元。使那些既脏又臭的死畜化为原料,生产出多种有益于人民的、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产品,创造了异乎寻常的,超出实际价值的物质成果。他们那种“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为城市消灾,为人民造福”的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称赞。
  广州铁路局广九二组
  (报告人毕江)该组有六十人,大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一九七九年四月以来,她们包乘的91/92次列车从广州直通香港九龙,每天往返于两个制度不同的世界。几乎就在车进香港的那一刻,各种考验也同时而至。要用定时炸弹炸翻火车的恫吓、警告接二连三;各种利诱也相继而来。可是,她们置之不理。列车在九龙站临时停车,她们按规定开门瞭望时,下面常有人叫喊:“快下来呀,没人看到!”姑娘们只是投去轻蔑的一笑。有些旅客到处打听乘务员的姓名,要为她们介绍港九先生(男朋友);有的贵妇人要认她们为“干女儿”;有的还自告奋勇要为她们办理去香港的手续,这一切,都遭到姑娘们不失礼节而又严肃的拒绝。
  广九二组的同志做到拾金不昧,一尘不染。她门先后拾到各种外币达五十三万多元,金银手饰和各种录音机、照相机等器材一大批,除尽量找到失主外,均如数上交。近七年来,广九二组安全地运送了六十万名中外旅客,收到过上千封国际友人和侨胞的赞扬信;全组没有一人逃港,没有一人走私贩私,也没有一人发生涉外事故,先后有十四位同志入党,九位同志入团,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国桥
相关人物
许剑超
相关人物
梁启圣
相关人物
朱乃宏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广州中医学院
相关机构
三亚市第二中学
相关机构
广州铁路局
相关机构
韶关市城建局
相关机构
广州卫生处理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
广东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韶关市
相关地名
广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