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和他的女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6103
颗粒名称: 陈布雷和他的女儿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6年4月2日佛山报登载的文学连载传记“陈布雷和他的女儿”。
关键词: 文学 传记 连载

内容

高建国 洪伟成
  (续上期)
  星期天,儿子从保育院回来,睁大了一双惊恐的眼睛,急迫地问她:“妈妈,‘大右派’是好人还是坏人?”原来保育院里几个饶舌的小家伙指着儿子的脊梁说,是他,就是他,大右派的儿子。陈琏听了儿子幼稚的发问,背过脸去,辛酸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
  “右派家属”,这顶无形的帽子今后她要戴,而且儿女也要戴;如果划不清界线,还会把“家属”二字去掉。这样的事实别处已经发生过。
  “也许这是革命斗争的需要?就象打仗有冲锋战死的,有流弹误伤的,都要牺牲很多人。虽然残酷也难以避免,都是为了革命事业……
  “说不清,个别问题多少年也说不清,但是新中国仍然前进,革命事业照旧发展。我为党战斗了二十年,我和孩子们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党啊……
  “让我为了我们神圣的事业,再做一次牺牲吧!原谅我,小袁……”陈琏肝肠寸断,终于和袁永熙离婚。
  陈琏瘦了,眼窝深深凹陷。她消沉了,再也看不到她那动人的微笑。她只知道工作,工作,要在宏大的事业里溶进自我,忘掉自我。她起早摸黑,劳劳碌碌。连熟悉关心她的战友和亲属也惊讶她进发出的干劲。
  然而心灵的创伤是不容易愈合的。
  如果你幸福,那么,每一件消逝了的往事都可能变成甜蜜的回忆;如果你不幸,那么,每当重睹旧日景物,都可以引起无限的伤感。
  棉花胡同十一号,在交通口南大街,是一座不大的四合院。大门上的朱漆已经斑驳脱落。陈琏每当经过这里便会想起,就在这里,她和小袁开始有了自己的家。这小院,这小屋,台阶和窗栏,记录了新婚夫妇多少柔情蜜意。
  蜜月刚过就进牢,那是在北新桥炮局监狱。虽然一堵墙把她和小袁分隔在两个牢笼,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俩总是互敲墙壁,传递着内心的思念、鼓励和信任。
  一九四九年春从南京出逃,三千里路互携互助,终于到达北平,记得从丰台进的城。那时候鲜花呀,红旗呀,两个人都高兴得哭了。
  “东交民巷小学”是儿女念书的地方,每逢星期六,小袁常和她一起去接儿女回家。他们难得有全家欢聚的时候,但那时候总有说不尽的欢乐。小袁会给孩子们说许多有趣的故事。
  北京城,哪儿有“少年之家”,那儿就留下了陈琏的足迹。北京城,陈琏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北京城,还有许许多多关心和了解她的老首长、老战友、老同事。
  可是陈琏却屡次三番要求组织把她调离北京。她害怕触景生情引起的伤痛。“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伤痛刻骨铭心呀!
  陈琏觉得只有离开北京才能平静,才能重新奋发而有效地为党工作。
  一九六二年夏季,陈琏由林业部教育司副司长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教处处长。
  车轮碾压着铁轨,“咔隆、咔隆”,南去的列车在黑夜和旷野里飞奔疾驰。窗外掠过一棵白杨,文一棵白杨,华北平原一下子便不见了踪影。
  八月二十七日,陈琏带着三个孩子走下了上海站月台。那年她四十岁,最小的儿子才八岁。
  陈琏到华东局后,华东局领导魏文伯、韩哲一都对她十分关心。魏老说:“陈琏同志,华东是你的家乡,文教工作是你的本行,我祝你驾轻就熟,力争上游!”宣传部长夏征农更经常不断地对她关心、帮助。夏征农曾在宣传部会议上说:陈琏是个好同志,党了解她!”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建国
责任者
洪伟成
责任者
陈琏
相关人物
魏文伯
相关人物
韩哲一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北平
相关地名
丰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