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火花燃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5838
颗粒名称: 让火花燃烧
并列题名: ——记顺德画童张乐君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6年3月24日佛山报登载的顺德画童张乐君的爷爷眼光敏锐、诱导有方,使小乐君身上闪现的才能火花。
关键词: 顺德县 画童 张乐君

内容

陆海桥
  在一弯汪汪发亮的塘水里,一群橙红色的鱼儿在游动,显得那么悠然自得,活泼可爱,使人仿佛能听到尾鳍拨起水花的微响,使人简直想伸出手去,掬一捧清水,让鱼儿在手心里歇息一会儿!还有那用洒脱的浓墨一笔勾出的塘基,蓊蓊郁郁的树影,以及远处雅致的农舍,桅杆高耸的小船,全都在朦胧雾霭中透着丝丝绿意,向人们传送着春的信息……
  这幅题为《故乡鱼影》的中国画,曾经获得芬兰第六届国际青少年画展金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但有谁能想到,它的作者,竟是一个未足五岁的女孩子呢。
  这个小作者名叫张乐君,是顺德县大良镇东西区幼儿园的小朋友。她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学画已经足足两年半了。
  “创作?”也许有人会不同意,我在这里用了这两个似乎是高深莫测的字眼。其实,一个人的才力,包括理解力和创造力,在生命的最初阶段,就会象火花一样闪烁,只不过往往被人忽视罢了。幸好,小乐君的启蒙老师、她的爷爷张介,一开始就留意到这样的火花,而且千方百计地使它们燃烧成熊熊的火苗。
  张老很重视对小乐君的早期教育,两岁开始就教她识字。小乐君三岁就掌握了四百个汉字,能背诵二十五首唐诗,四岁,她学会的汉字增加到一千个……当然,爷爷教得最用心的,还是画画。为了培养她的造型能力,爷爷专门为她设了一个写生簿,指导她认真观察各种实物,用尽可能准确的线条勾勒出轮廊来。
  有一次,他要小乐君画花盆里的一朵蟹爪菊花。画好了,爷爷拿着画稿,对着实物端详了一阵。忽然皱起眉头说:“走样了,走样了。怎么多了这两条花瓣哟?”
  “我是从旁边这朵搬过来的。”小乐君望着爷爷不大满意的神色,一本正经地解释。
  “为什么?”
  “这两条好看嘛!”
  爷爷再看,发现这两条“搬过来”的花瓣,的确格外修长弯曲,很能体现蟹爪菊奔放蓬勃的特色。他猛然记起画坛大师齐白石的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明白了这两条花瓣,不正反映出小乐君身上正在萌芽的创造能力吗!
  从此,张老既抓基本功的训练。又诱导小乐君写“主题画”,让她在雪白的宣纸上尽情描画生活的印象,倾诉美丽的幻想。1983年,她画的《大红花》,获得了县中小学生画展的二等奖。1984年,她创作的《公鸡竹子》参加了勒流(顺德县的一个区、小乐君的故乡)书画作品在北京美术学院的展出,博得了美术界的赞赏。
  创作那幅《故乡鱼影》时,也有过这么一段小小的插曲。初稿画出后,爷爷的一些画友,曾对鱼塘里都是橙红色的鱼提出过不同意见:“这不真实嘛,怎么把农村的鱼塘画成金鱼池啦!”他们主张把鱼都画成黑色的。
  “塘里是有金鱼嘛。”小乐君噘着嘴反驳了,“爷爷带我回乡下时看到过的。”
  “那是金鲤鱼——鲤鱼的变种,不是金鱼。”爷爷连忙纠正。
  “而且,金鲤鱼是个别的,不会满塘都是。”主张画黑色的伯伯接着道。
  “我喜欢金鲤鱼!”小乐君固执地嚷起来。
  “我要叫农民伯伯都养金鲤鱼!”
  结果,爷爷尊重小孙女的意见,没让改。这幅画,带着一个五岁幼儿天真而美好的童心上送了。它加在全国各地成千上万幅应征作品里面几经筛选,终于脱颖而出。眼光敏锐而又诱导有方的张爷爷,使小乐君身上闪现的才能火花,燃烧起来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陆海桥
责任者
张乐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