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美村治山致富尝到甜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5733
颗粒名称: 洞美村治山致富尝到甜头
并列题名: 山林是他们的「摇钱树」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86年,高明县杨梅区洞美村根据本村山多地少的特点,积极开山造林种果,山林成了他们的“摇钱树”。
关键词: 收入 林业 致富

内容

本报讯 高明县杨梅区洞美村根据本村山多地少的特点,积极开山造林种果,山林成了他们的“摇钱树”,林业收入每年都占总收入一半以上。去年,全村总收入十九万多元,人平收入达六百多元,成为杨梅区首富之村。
  一九八二年九月落实林业“三定”政策时,洞美村除划给社员自留山、责任山二千九百多亩外,余下的边远荒山作为全村造林种果的公共区,制订了“谁开荒,谁种植,谁管理,谁收成”的村规民约。由于落实了林业政策,大大地调动了社员耕山造林的积极性,家家户户都作了造林种果的规划,并改变过去粗耕、粗种、粗管的习惯,采用全垦整地挖大穴、林粮间种等办法,加速了林木的生长,在当年间种作物中得到一笔可观收入。去年全村开山造林种果一千多亩,种杉、种果四十多万株,人平一千三百多株。
  洞美村的林业专业户在开山造林中起了骨干带头作用,全村造林二十亩以上的耕山户就有二十多户。被称为“开山冠军”的刘仕明,一家八口,只有夫妇两个劳动力,一九八四年开山四十亩,种杉二十三亩,种茶两亩,青梅七百株,山桔一千三百株,当年间种木薯收入一千多元,全部收回造林成本。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传达后,刘仕明一家更加积极造林,他在信社贷款九千元,开山一百三十多亩,种杉四万株。在专业户的带动下,社员们纷纷上山垦地,造林种果成了洞美村连年坚持不懈的习惯。到目前止,全村有人工林面积近四千亩。
  (林营)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营
责任者
刘仕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