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4519
颗粒名称: 误会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月31日,佛山报登载了笔者在买手表的过程中被误会市日本人的故事。
关键词: 国外 日本人 误会

内容

八天香江小旅,我想借此机会选购一只表。
  我走进弥敦道一间钟表行。铺内没有其他顾客。一位店员在柜枱里边悄无声息地打量着我。我也默不作声,只是在看饰柜里的各款手表。
  一句柔声的日语送入我的耳中,那位店员已经走了过来,同我只有一柜之隔。
  我不懂他说的什么,但猜想得到他是在问我要买点什么。
  听不懂的语言是无需作答的。
  “要‘精工'吗?”这回是粤语,他试探地问。
  我还在聚精会神地看。待我要回答时,他的第三种语言已经说出了——
  “‘星辰'?”标准的普通话。
  我抬起头来看他,他的眼神告诉我,他还在揣度,搞不清楚我是来自哪个地区的顾客。
  “谢谢。让我先看看。”我朝他点点头,微笑着用粤语回答他。
  “噢——”他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到底他知道了我这个顾客是广东人。
  表没在那间表行买成。但那个招呼我的店员,是个好店员,用三种语言来招呼顾客,彬彬有礼,而且锲而不舍,足见他的敬业精神。如果在国内评“‘三佳'服务员”,我会投他一票的。
  但是,为什么他首先用日语来招呼我,其次才是粤语、普通话,而不是顺序上的刚好相反:普通话——粤语——日语?
  哦,他对我的首选判断,是日本人!——弥敦道和尖沙咀一带是游客区,日本游客多的是。
  翌日,在启德机场商店。我的视线在林林总总的货物上游移。
  一个店员走过来,笑容可掬。我又听到了一串热情的日本语音。
  我明白,昨天发生的事,今天再次重演了。于是,我赶紧报以微笑,随即向这位同胞声明:“我是中国人。”
  “Sorry!(对不起!)”Sorry之后,没有话了。
  我不禁心中二哂。我并没有着和服,也没有穿西装系领带;我当时穿的只是一件细圆点短袖衬衣,黑头发上倒是涂了些发乳。
  大概大多数的中国男性公民是只穿净色衣服,头发也不涂发乳的。
  这是纯粹的误会。
  去年冬,我因公事赴京。买了回程机票,才发现机票上签的起飞时间字迹颇为潦草,看不清,忙到服务台查询。
  “请把你的护照给我看一看。”查询处的年轻姑娘很客气地对我说。
  我实在料不到我的模样会象是一个归来的海外游子。
  我看看自己穿的枣红色海虎毛裡茄克,虽无奇异之处,但也很有别于北京流行的啡、蓝两色羽绒服了。
  查核机票毕,抽空参观了历史博物馆。我独自走出馆门,门侧摆着一张堆满了一本本小册子的小桌。两个工作人员见我一人悠悠然走出,忙扬起小册子,大声冲我喊:“请买介绍历史博物馆的资料,有日文的!”我知道那件该死的枣红海虎毛裡茄克又要我扮演一次日本人的角色了,忙笑着摆摆手,走了出去。
  这也是纯粹的误会。
  我想,到什么时候,人们只要透过我们的气质和风度,从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我们是中国人呢?
  这大概还要一段相当长的时日。那时,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会使到我们的人民跨越了空间的隔离,走在英皇道或百老汇大街上的公务出国干部和自费旅游百姓,并不比出入白天鹅宾馆或徜徉颐和园的外国企业家和观光者少;我们的人民,挣脱了时间的束缚,乘搭波音客机在国内外旅行,就象乘搭公共客车在城乡公路驰骋一样普遍;我们的人民,突破了文化的羁囿,谈吐英语或日语,如同说普通话那般流利自如,而不是仅能用古老的乡音来表达。只有到那个时候,中国人内在的气质、外露的风度,才能在黄皮肤、黑头发的形象中独特地表现出来,而不会混同于其他民族。因此,我们中国人必须努力。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关苍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