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润明和他的陶瓷器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4512
颗粒名称: 黎润明和他的陶瓷器皿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月31日,佛山报登载了在香港尖沙咀博雅艺术公司举办的石湾美术陶瓷展览会上,黎润明和他的陶瓷器皿。
关键词: 黎润明 陶瓷 器皿

内容

一月二十二日至三十一日在香港尖沙咀博雅艺术公司举办的石湾美术陶瓷展览会,是近年来举办的石湾美术陶瓷展览规模较大的一次,参展作品有人物、动物、器皿、山水盆景四大类近七百件。其中器皿作品就有两百件。这些作品款式新颖,题材广泛,釉彩斑斓,富于地方特色。
  在这些器皿作品中,石湾陶艺新秀黎润明的窑变器物和各款茶具引人注目。这次,他参展的作品有近百件。有斑斓多彩的石湾窑变、有仿哥的迫裂釉、有石湾“钧红”、古铜釉及各式各样的挂釉器皿,造型别致、题材广泛,有花瓶、插类、水洗、仙盆、水注、挂碟、挂饰、文具、茶具等,格调高雅、纹样生动、造型脱俗、釉色多姿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黎润明是石湾美术陶瓷厂创作室器皿组的助理工艺师。1961年考入石湾美术陶瓷厂陶瓷技术学校学习,1962年随陶瓷工艺师、著名陶釉师傅吴灶生学艺,后一直从事陶瓷器皿和园林设计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很快地掌握了一套拉坯成型工艺以及配釉、施釉和运用釉彩等传统的技巧,为创作设计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由于他潜心探讨古代文化艺术遗产,富于开拓精神,因而,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近年来,他的作品《古纹迫裂文具》、《跃龙挂碟》、《古龙迫裂瓶》等获得各界好评。
  石湾传统的釉色丰富多彩,有窑变釉、钧红釉、迫裂釉和各类钧釉和色釉。对这些传统釉色,黎润明不断去摸索、研究、运用,从中追求新意。这次展览会展出的《高身窑变瓶》就是运用了传统的釉色,用挂釉的方法,有意识地重叠交错,使各色釉彩融混一起,给人以一种神奇的感觉。《窑变蟹洗》是他的另一件得意之作,蟹的造型生动逼真,颜色青绿,充满生机。蟹箩是拉坯而成,坯身上粗粗几条拉坯条纹,再配上条坭纽成的箩耳,与真实的箩形似是而非,既有石湾传统的气质,又别有新意。
  黎润明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战国、秦汉的金银错器、漆器、织锦刺绣、砖石瓦雕刻;南北朝、隋唐的佛教艺术;宋代的瓷器;明、清的牙、骨、竹雕刻等这些充满民族传统特色,焕发着艺术魅力的作品,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并运用于创作实践之中。例如,他用古铜釉把商周“青铜器”纹样装饰到挂碟和器皿上,看起来古朴庄重;他的这些作品既有中国的风格,又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很受外国朋友的喜爱。
  黎润明的茶具作品既高雅又别具一格,逗人喜爱。茶具的造型多样,釉色丰富,有传统的“钧红”、“窑变”、“迫裂釉”,也有追求新意的釉彩。他的《竹形茶具》以竹为造型,以绿釉为调子,挂上白釉,使茶具清新高雅。有的则用古代“彩陶”、“青铜器”、“画象石”的纹样作装饰,富于民族特色。他的茶具作品,既实用又美观,既可以品茶又可以欣赏到石湾釉彩和中国古代文化艺术。
  黎润明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劳动,为石湾美术陶瓷增添了不少光彩。他那种虚心学习、努力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值得赞许,我们衷心地祝愿这位石湾陶艺新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冬青
责任者
黎润明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