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劳动制度改革成绩斐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4183
颗粒名称: 我市劳动制度改革成绩斐然
并列题名: 城镇劳动就业基本解决职工工资大幅度增加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85年“六五”期间,佛山市劳动部门坚定不移地开展劳动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 劳动部门 劳动制度改革 经济效益

内容

本报讯 “六五”期间,我市劳动部门坚定不移地开展劳动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为执行“七五”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用工制度改革,劳动合同制工人成倍增长。工资分配原则搞活,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一九八三年,我市国营和县以上集体单位在新招工人中全面试行劳动合同制,改变了“铁饭碗”的固定工制度。几年来,劳动合同制工人迅速增加,从一九八三年六百五十三人发展到一九八五年的一万五千多人,增长二十三倍。在工资分配问题上,经过调整职工工资,改革工资分配上的“大锅饭”,实行企业工资总额与税利挂钩,使工资分配形式更加灵活,工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去年,我市职工工资总额比一九八〇年增长一点一倍,职工年平均工资一千四百八十多元,比一九八〇年增长82%,我市职工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是建国以来所未有的。
  ——劳动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城镇劳动就业基本解决。一九八四年开始,我市国营和县以上集体企业职工退休基金实行了社会统筹,改变了单一的“企业保险制度”。过去,只有顺德、中山两县(市)的国营企业建立退休金统筹,到去年底止,全市七个县(市、区)已有一千七百六十七个国营和集体企业、三十一万六千多固定职工和六万五千多退休工人实行了退休金社会统筹制度。劳动合向制工人一万二千多人也实行了劳动保险统筹。顺德县七个区(镇)企业和汾江区部分区办企业还先后实行了退休金统筹制度。“六五”期间,我市改革了“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认真实行了“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己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的三结合就业方针,使全市在“十年动乱”积累下来的六万二千多下乡知青绝大多数得到了妥善安置,城镇青年待业人员也基本得到就业。五年来,全市安排就业十七万三千五百多人,其中从事集体和个体经济的占安置总人数65%以上。
  ——开展技术工人交流,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去年,我市开展了技术工人交流咨询服务,为市属工厂企业交流引进了车、钳、电、焊、仪表工,司机,轮机驾驶,厨师等二十多个技术工种共二百六十多人,分布在化纤、纺织、电子、机械、轻工、交通、旅游、外贸、城建等五十多个单位,直接支援了生产建设。如市重点企业化纤厂缺乏技术工人,及时引进了电器仪表工七十人,保证了企业工程安装。与此同时,我市还实行社会、集体和个人办学,技校与企业挂钩培训制度,使职工技术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去年,市劳动服务公司开办了会计、机械制图、电视机维修、裁剪、摄影、英语等十二个专业二十二个培训班,培训待业青年和在职工人一千一百多人,毕业后推荐给工厂企业,普遍受到欢迎。目前,全市有八万多人经过考试合格,达到了中央规定指标要求。
  “七五”期间,我市劳动制度改革任务仍很艰巨。要进一步兴利除弊,使改革发挥更大的效益。
  (萧启源)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萧启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