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满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3877
颗粒名称: 金谷满仓
并列题名: ——访张家边粮食专业户朱灿标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佛山报登载文章讲述作者来到中山市张家边区,访问了粮食专业户朱灿标。
关键词: 中山市张家边区 访问 朱灿标

内容

收获时节,我们来到中山市张家边区,访问了粮食专业户朱灿标。
  朱灿标,今年四十七岁,精干的身架,表现出专业生产者那种特有的敏捷。他在晒谷场上一见到我们,就捧起金闪闪的谷粒,满怀喜悦地说:“这是我签订十五年承包期后的第一个丰收年,稻谷亩产一千四百斤,打响了头一炮。”接着,他热情地邀我们参观了储放稻谷的地方:那是一排猪舍改建成的小仓库,竹席围起来的稻谷,一直堆放到屋顶;小仓库装不下,连住房也放了七、八袋稻谷。朱灿标,真是个地地道道的粮食专业户!
  经区公所老王介绍,我们知道朱灿标当过十二年生产队长,较短承包期的水稻已种了三年。今年转为承包十五年之后,有些人嫌搞粮食生产亏多赚少,不愿种水稻,朱灿标便把这部分水田接了过来,承包田从原有的十三亩增加到五十二亩,全部种上水稻。平时,他和妻子及四个儿女精心管理,农忙时节就请些短工帮忙。辛勤劳动结硕果。今年,他单种水稻的收入,就有一万四千五百一十四元,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一。
  朱灿标种水稻的收入不少,但我们最关心的是他扣除成本后,还有没有钱赚。在屋里坐定后,朱灿标拿起算盘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很自信地说:“种水稻当然有钱赚。”他扳着指头道,种水稻的生产成本为每亩一百二十元,卖给国家的粮食,每担十七元,扣除生产成本和请工支出,每亩可盈利一百元加上种了一部分供出口的新四占优质米。盈利不止这个数。他说,这儿年种水稻尝到了甜头,明年打算把水稻面积扩大到八十六亩……说着,脸上泛起兴奋的神采。
  我们向朱灿标请教种水稻赚钱的诀窍,他指着刚踏进门的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欧站长,笑着说:“诀窍全都在他身上。”原来,朱灿标是欧站长的联系户,经常得到欧站长的技术指导,因此,他今年大胆地改用尿素为钾肥、复合肥,使稻谷比往年更结实,并及时对各种水稻病虫害进行了防治。所以,尽管今年碰上低温阴雨和台风影响,他仍然丰收在握。
  访问将要结束了,我们向朱灿标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在别人不愿搞粮食生产时,你为什么能坚持下去,而且百尺竿头进一步?”朱灿标抚摸着身边一袋袋的稻谷,作了如下回答:“我觉得国家的粮食还不是很多,既是农民,就应以农为本……另外,种水稻成本低、花工少,技术不复杂,风险不大,对我们这些普通农民是适合的。”听了这几句朴素无华的话,我们似乎触摸到了一个普通农民跳动着的心,一路暗暗祝福朱灿标明年取得更大丰收。
  小声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小声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朱灿标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山市张家边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