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光”——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3065
颗粒名称: “冷光”——磷
分类号: G210
摘要: 磷的原意是“冷光”、“鬼火”。它是德国化学家勃兰德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
关键词: 性质 用途

内容

磷(phosphorus)的原意是“冷光”、“鬼火”。它是德国化学家勃兰德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的。
  在荒野里,有时夜间会出现绿幽幽或浅蓝色的“鬼火”。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时,身体内含磷的化合物分解,其中生成一种叫“联磷”的物质,在空气中也能自燃,发出淡绿或淡蓝的光。这根本不是迷信的人所说的“鬼火”!
  纯净的磷有两种,一种叫白磷(即“黄磷”),一种叫赤磷(即“红磷”)。两者性质大相径庭;白磷有剧毒,误吃0.1克就令人立即死亡,它在空气中能自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赤磷却无毒,要想让它燃烧,就要加热到100℃以上。白磷和赤磷虽然性质不同,但却可以互相转化。白磷在密封容器中加热到260℃,就逐渐变成无毒的赤磷;反过来,如果把赤磷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它就会变为气体,遇冷凝固成白磷。
  磷有着广泛的用途。工业上,用来制造火柴;用磷制成的磷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磷肥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肥料之一,它对农作物根系发育和果实成熟起着很大作用。军事上,用白磷装在炮弹里制成“烟雾弹”,发射出去,滚滚的浓烟能使敌人蒙头转向。
  ·何宏强·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何宏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