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文化的早期介绍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2914
颗粒名称: 西方科学文化的早期介绍者
并列题名: 精通数学天文地理的康熙
分类号: K296.53
摘要: 清朝的第二代皇帝康熙,不仅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且是个勤奋好学的人。除了能写诗文之外,他还精通数学、天文、地理,这在封建帝皇中是十分难得的。
关键词: 康熙 天文 科学 历法

内容

清朝的第二代皇帝康熙,不仅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且是个勤奋好学的人。除了能写诗文之外,他还精通数学、天文、地理,这在封建帝皇中是十分难得的。
  康熙即位六年,即碰上“历法之争”。康熙的父亲顺治在位时,信任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和他的助手比利时人南怀仁,让他们编制了一本新历书。顺治死后,辅政大臣鳌拜罢免了汤若望,任用不学无术的杨光先做钦天监监正,废除了新历法。康熙六年,有人提出弹劾杨光先,鳌拜极力包庇。康熙当时还是个十四岁的孩子,他觉得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无从判断是非曲直,便下决心钻进去。他把南怀仁请来当老师,学习数学、天文、地理和拉丁文。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文化,他对这场论争逐步心中有数。十六岁那年,他采取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逮捕了专横跋扈的鳌拜,撤掉了杨光先之职,任用南怀仁为钦天监监正,使新历法重见大日。
  康熙从学科学中尝到甜头,学习更加起劲。他亲自执政后,每天日理万机,政务繁忙,只好把听课时间安排在清晨,每天半夜起床,听完课后再去上早朝。有一次,他要验证一下自己学到的天文知识,便亲到规象台观测,按照观测数据推算出当年夏至的时间,但和钦天监推算的有出入。为了取得准确的结果,他再次到观象台观测,终于发现钦天监搞错的地方。对此,钦天监的官员又惊慌又佩服。
  由于身份的限制,康熙不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但在引进西方科学文化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他一生办了两件大事:一是组织西方传教士到全国各地勘测,在这基础上绘制一份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这是迄当时为止最科学的全国地图。二是组织一批科学家编纂一部天文、数学、乐理的丛书。经过科学家们九年的努力,这部共一百多卷的丛书编成了。康熙亲自给它定名为《律历渊源》。
  ·鉴古·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鉴古
责任者
康熙
相关人物
顺治
相关人物
南怀仁
相关人物
汤若望
相关人物
杨光先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