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大同精神在大同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2340
颗粒名称: 瞧:大同精神在大同乡
并列题名: 乡党支部坚持一个原则两个坚持引导大家走共同富裕道路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南海县九江区大同乡党支部几年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原则,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群众解决养老、托幼、饮水、用电和行路等问题,群众称赞党支部发扬了“大同精神”。
关键词: 南海县 党支部 服务

内容

本报讯 南海县九江区大同乡党支部几年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原则,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群众解决养老、托幼、饮水、用电和行路等问题,群众称赞党支部发扬了“大同精神”。
  这些年来,有不少乡的干部利用职权,自己插手或通过亲属插手压价承包乡村企业,但是这个乡的党支委和乡干部共十一人,没有一个承包乡村工业,也不给其他任何人承包,坚持集体经营。党支部书记程树根说:“我自己出来承包企业,肯定可以多赚些钱。但是,如果我一搞承包,其他干部也跟着搞,我们的集体经济就会象冲决了的堤围,眨眼间就会土崩瓦解了。这能对得起我们的乡亲父老么?”全乡十一名支委和乡干的报酬,除了领取应得的工资外,都是利用工余时间在家里参加农业劳动。大同乡的支委、干部们给自己定了规矩:不承包集体企业,不私人办厂经商,也不与别人合股经营,不搞特殊。当地的群众说:我们的干部就是好,不靠权力靠劳力。
  近三年来,该乡的乡办企业每年纯收入近二百万元,有人主张分光吃光。党支部认为,乡办企业目的是让全乡农民共同富裕,长远富裕,要“养鸡生蛋”,不能“杀鸡取卵”。乡里一方面把集体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一方面兴办乡村各种公共福利设施。一九八三年以来,先后建起了自来水厂,使全乡700多户人家用上了自来水,购置了两台发电机组,自己发电,解决了乡民的照明用电;铺筑了18公里的水泥路,建了20座水泥桥,使全乡村村可通汽车;兴建了13间幼儿园。
  这个乡还成立了“关心困难户领导小组”,经常关心了解困难户的生活,并由乡政府拨出十万元作为困难户补助基金,存放银行,专款专用,近几年已补助了一万三千多元。
  (潘昭勋、蔡镜常)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蔡镜常
责任者
潘昭勋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南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