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之乡探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2191
颗粒名称: 禾花雀之乡探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10月26日,佛山报刊登了笔者的家乡里水,禾花雀之乡的故事。
关键词: 禾花雀 家乡 里水

内容

冯植
  “宁吃飞天四两,不吃地上一斤。”这是古人对鸟类营养价值的评议。而被称为“空中人参”的禾花雀,就更引起人们的青睐。禾花雀的学名叫黄胸鹂”,是一种候鸟。当晚造水稻抽穗扬花时,就从北方飞到广东水稻地区有适合禾花雀栖身的珠琅丛中。笔者的家乡里水,就有禾花雀之乡的美称。每逢国庆节后,许多港澳同胞情不自禁地回家乡来尝鲜。
  今天,我和几位文友驱车来到里水区公所,区领导热情地接待我们,并请了两位捕雀能手和我们攀谈。这两位捕了四十多年禾花雀的老师傅,一位叫杜叔,另一位叫李伯。一听说我们是来问雀经的,就毫无保留地说开了。他们把如何观察雀群,何时出动,怎样诱捕等过程都说了。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几位好奇者,一致提出要看看捕雀情景。杜叔和李伯沉吟了一会,答应我们的要求,担提出了约法三章,一切行动听指挥。
  刚入黑不久,天上只有疏落的星星,没有月色,杜叔说正是捕雀的好时机。我们分头跟着几队农民进琅草丛边,赤着足,手挽着鞋子,卷高裤筒,就象一支支小分队,摸黑去偷袭敌人的碉堡似的——不准说话,不准咳嗽,不准吸烟。
  我跟在杜叔后边,每行几步,就听到“嗖嗖,伏伏”的禾花雀飞扑的声音。东西南面都有几个青年,拿着一支长竹竿轻轻地掀动琅草丛,把在琅中的禾花雀赶到北面,这里已经张开了一副二十多米长的大网,随着三方面赶雀人的靠拢,杜叔大喊“落网!”再叫“收缆!”于是,严严实实把全琅丛的百分之九十八的禾花雀装在网里。一声哨音,十多支手电筒一齐亮起,捕雀者把准备好的大麻袋和网一齐卷起来,把牠抬回晒谷场点数——首战告捷,足足超千只。这是少有的好收获。
  杜叔说,这是可以预料到的,今年抽穗扬花时台风少,谷穗营养丰富,所以就禾花雀盈门了。“老冯,算你们饱眼福、享口福了!”原来区委周书记也在场,他插话说。
  杜叔说,今次第一网,周书记比我们还心急呢,他早几天已经去信在港的里水区的乡亲,明天请他们到深圳的“大三元”尝鲜呢!这是家乡人民的一点心意呵!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里水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