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十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10513
颗粒名称: 人民防空(十一)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8月14日佛山报登载的关于化学武器的防护方法的文章。
关键词: 化学武器 症状 防护方法

内容

(2)糜烂性毒剂:它能使皮肤、眼睛及呼吸道中毒溃烂。这类毒剂毒性较大,渗透能力强。中毒症状:皮肤红肿、起泡、糜烂。人员中毒后,治愈所需时间较长。
  (3)全身中毒性毒剂:这类毒剂能破坏全身细胞利用氧气的能力,毒性较大,作用快。中毒症状:头痛、头晕、呼吸困难、皮肤鲜红、强烈抽筋、瞳孔散大。中毒严重时,如不及时急救,有生命危险。
  (4)失能性毒剂:它能使人员在中毒后暂时失去正常活动能力。中毒症状:表情抑郁、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闭目不语、昏睡等。但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
  (5)窒息性毒剂:它能伤害肺部,引起肺水肿。中毒症状:呼吸困难、咳嗽、脸部青紫、吐出粉红色的泡沫状痰。中毒严重时会产生窒息。
  (6)刺激性毒剂:它能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大量流泪、咳嗽、恶心、呕吐等。如能配戴面具或离开毒区,十几分钟后症状即可消失,一般不造成人员死亡。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1、人员的防护。当发现敌人飞机播洒毒剂或毒剂炮弹时,应迅速保护呼吸与眼睛,以防染毒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和伤害眼睛。此外,还应保护全身皮肤,以防毒剂沾到身上和衣服上。
  2、防毒的基本原理就是将人体与毒剂隔绝,同时,保证人员呼吸到新鲜空气。防毒衣、密闭的防护工事等能将人员与毒剂隔开;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集体防护工事的滤毒通风设备等能将空气中的毒剂滤掉,供人以新鲜空气。
  防护的基本方法,可分集体防护和个人防护两种。
  集体防护,就是用有密闭、滤毒通风等防护设施的工事进行防护。当发现敌人使用化学武器时,除执行任务人员外,应立即进入工事内,关闭密闭门,首先进行隔绝防护,在查明高浓度毒剂过后,再开动滤毒通风设备,即可不受伤害。
  个人防护,就是用个人防护器材进行防护。保护呼吸道和眼睛的制式器材有防毒面具,保护全身皮肤的制式器材有防毒衣。(市人防办)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市人防办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市人防办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