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两个晚稻良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8667
颗粒名称: 介绍两个晚稻良种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5月17日佛山登载文章,讲述了佛山市农科所和省农科院选育的两个晚稻良种。
关键词: 佛山市农科所 选育 晚稻

内容

佛山市农科所选育的秋桂矮11号、省农科院选育的晚华矮1号是经过多年试验筛选出来的晚稻良种,今年三月分别被评为省内攻关区试第一、二名。这两个良种的共同特点是(1)高产稳产,一般亩产800—1000斤;(2)熟期较早,一般在10月8—10日齐穗,比当前迟熟种早熟;(3)适应性广,适于我省中、南部地区种植;(4)米质较好,近似包胎矮的米质,属标准三级米。
  (一)、秋桂矮11号是佛山市农科所用秋矮10号为母本,桂朝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晚型良种,两年参加省攻关区试名列前茅。前年晚造全省七个区试点平均亩产790斤,比对照种玉场包增产13.4%;去年参加决选,七个点平均亩产942斤,比玉场包增产18%,增产达到极显著值。在全省四个攻关示范点的大田示范结果,秋桂矮11号平均亩产901斤,比对照种玉场包增产25.3%,也名列所有参试品种的首位。该种去年晚造在南海、顺德、番禺县等地试种,表现高产,受到农户欢迎。南海县平洲区平南乡农户刘明种植30亩,平均亩产842斤。
  秋桂矮11号全生育期140天,本田期106天,株高101厘米,株叶形态好,植后早生快发,生长均匀,分蘖力强,生势壮旺,抽穗快而整齐,后期转色顺调,熟色好,穗大粒多粒重,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112粒,结实率88.4%千粒重25克,构成产量的三大要素,穗数、粒数、粒重三者协调,丰产性能好。较省肥,易分蘖,中氮条件下生长较快,适应性较广。米质经鉴定为标准三级米,蒸煮性好,味香可口。但该种植株稍偏高,抗倒力和抗白叶枯病力属中等。
  (二)晚华矮1号是省农科院水稻所用青华矮和青兰32号杂交选育成的晚型良种,去年晚造参加决选,七个点平均亩产894斤,比对照种玉场包增产12.12%,增产达到显著,名列第二名。在攻关示范点大田示范结果,平均亩产894斤,比玉场包增产15.9%,也名列参试种的第二名。
  晚华矮1号全生育期140天,本田期106天,株高96厘米,株叶形态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大粒多,着粒较密,结实率高,千粒重23克,后期熟色好,青枝腊秆,适应性广,丰产性能好,米质鉴定为标准三级,白叶枯病接菌鉴定为二级。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胜敏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佛山市农科所
相关机构
省农科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