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千雕百琢终成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8341
颗粒名称: 翠玉,千雕百琢终成器
并列题名: 记市劳动模范、公记隆丝织厂工人周翠玉
分类号: D814.21
摘要: 1985年5月1日,佛山报登载了佛山市劳动模范、公记隆丝织厂工人周翠玉,翠玉,千雕百琢终成器。
关键词: 工作 工厂

内容

本报记者叶家昌、刘天予
  一九八四年四月,陕西古都——威阳。
  在刚落成的宽敞、明亮、馨香飘溢的国棉一厂招待所,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纺织系统劳模命名大会的部分代表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白天学习和参观的感受……
  一位大眼睛,端庄朴实,中等身材的姑娘却默默地站在窗前,眺望着繁星与灯火交织的夜空……招待所的服务员奇怪了,难道咸阳这历史名城对她竟未能产生半点魅力?这里可有遐迩闻名的千佛铁塔、长陵、汉陵、顺陵;还有近年来新建设的林林总总的纺织厂,远古的传统艺术,现代的新建设,每天都吸引了大批千里迢迢来参观游览的客人;可是,眼前这位姑娘为何偏偏不感兴趣?
  朋友,你怎能明白,此刻,她正在揣摸着日间在工厂参观时看到的先进操作法哩!
  她名字叫周翠玉,是佛山市公记隆丝织厂的挡车工。她从一九六七年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至今已在纺织机旁度过十八个春秋了。十八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在人生的里程上,却没有很多个十八年……
  这位今年三十六岁的挡车女工,在工厂里被人们赞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翻开她的生产记录:一九八二年,她的产品质量达到百分百;一九八三年和一九八四年,在原材料产品复杂,全厂该项产品质量指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她仍然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六七的较高水平;今年一季度又达到百分百。再看看这几年来她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从一九八二年一月至今年三月,织出真丝坯绸三万九千多米,做到万米无次绸,创造价值十五万六千多元,其中超额一万零七百多米,价值四万五千元。她在三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中,提前十二个月零四天完成了生产任务。
  飞跃啊,这是一组闪烁着思想光辉的数字!
  生活的实践证明,成绩总是属于勇于拼搏的人们。周翠玉就是一位生活和工作的强者。——她爱人原是汽车司机,经常外出,家中两个小孩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母亲需要她照顾;
  她患有胃下垂病,长期的紧张工作使她开始感到力不从心;
  她织的30出口真丝提花西湖呢,每天都要和细如头发的三分一的真丝打交道,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为了多织绸、织好绸,她把心都扑在工作上。当老人犯病、爱人出车的时候,她就委托亲邻照应。从来不因家务事影响工作。一段时间,她的体质较差。于是,她无论上早、中、夜班,寒冬酷暑,都坚持跑步或体操锻炼,使身体素质提高。从一九八一年起,她的出勤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九点四五以上。有人问她,「你这样熬图些什么?」她回答得很干脆:「图的就是争取时间多织一寸绸」。
  为了多织一寸绸!她不满足眼前的成绩,打结是她的薄弱环节,为了练好这项基本功,她在工厂练,在外地参观时练,在家里也一样练。一次、十次、百次……她的爱人一面给她看表,一面心痛地说:「你手指也练红肿了,休息一会吧。」她笑着回答:「不付出辛勤的汗水哪有好的成绩?」结果,她从过去每分钟打六、七个结到现在最多能打十五、六个。在工作中,她就是这样一位锲而不舍、勇于进取的人。
  周翠玉经常想,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前年,她和该厂冯柳冰、梁玛兰到青岛参加技术比武,发现别人采用的软打结法比我市传统的硬打结法质量好,速度快,操作方便。回来后,在她们的带动下,全市丝绸行业很快就推广了这一先进打结法,受到同行的称赞。
  几年来,周翠玉先后荣获「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和省纺织操作技术能手」、「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今年「五一」前夕,她又被评为佛山市劳动模范。她深深地感到,荣誉对于每一个准备把毕生贡献给事业的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
  翠玉,碧透,晶莹,质朴无华,是理想的雕刻材料;周翠玉,象她的名字那样朴实,脚踏实地走在四化路上。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叶家昌
责任者
刘天予
责任者
周翠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国棉一厂招待所
相关机构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