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初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7928
颗粒名称: 这里初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体系
并列题名: ——桂洲区按“贸工农”组织生产见闻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佛山市桂洲区逐步面向港澳和海外市场,以对外贸易带动工农业生产,初步形成外向型的经济体系。去年全区二亿七千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出口贸易产值占了六成五。
关键词: 外向型 经济体系

内容

最近,我们来到全市“首富之区”的顺德县桂洲区访问,所见所闻,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区逐步面向港澳和海外市场,以对外贸易带动工农业生产,初步形成外向型的经济体系。去年全区二亿七千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出口贸易产值占了六成五。
  他们是怎样在短短几年内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体系的呢?
  跳出狭隘的小天地
  一九七九年,桂洲区办工业面临一个重大转折,原来几家只靠内销的机械厂都濒于“死火”,出路何在?
  在一次同外商的洽谈中,区领导同志了解到一个信息:国际市场上羽绒制品很畅销,而省内加工能力却很低。机不可失!他们马上和省畜产公司挂钩,第二年便把羽绒厂办起来。现在,这家厂已成为规模较大的羽绒综合加工基地,全省半数以上的羽绒集中在这里加工,生产的羽绒衣被、精饲料、鸡毛扫、羽毛花等十多个产品全部外销,去年产值达一千九百九十万元。
  羽绒厂的迅速崛起,使区领导同志深受启发:桂洲要发展,就要克服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敢于跳出狭隘的小天地,到广阔的国际市场去闯!几年来,他们在准确地掌握信息的前提下,引进了价值四百多万元的设备,包括静电喷漆、自动绕线等生产流水线,办起了外销为主的风扇一、二、三厂和导线厂、铜器制品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竞争能力,去年有五家区办厂产值超千万元。
  多层次的“冲击波”
  在桂洲,不仅区办工业在向外向型转变,许多乡村工业也在逐步实现这个转变。
  桂洲区的同志在实践中体会到,单有区办工业的转向,好比人有骨架而没有血肉,整个外向型经济结构还是建不起来。为此,他们采取母鸡带小鸡的办法,让十七家区办工厂与乡村工厂分别挂钩,又扶又送。一是把三十六个产品的零部件发给乡村工厂加工,把乡村工厂纳入外向型轨道。二是转移给乡村工厂一百八十多台套设备,帮助它们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三是负责培训乡村工厂的技术人员。又扶又送的结果,全区形成了以轻纺、家用电器为主的区乡村多层次工业体系,有五个乡去年产值超千万元。一些乡村工业也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服装、石英暖气炉、电珠等已打进国际市场。桂洲的同志作了个生动比喻:区办工业好比是第一梯队,乡办工业是第二梯队,村办工业则发挥船小掉头快的优势。该区多层次的经济一齐发展,形成了一道道发向国际市场的“冲击波”。
  向优质高值转化
  在桂洲,传统的农业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按照港澳市场的需求,发展优质高值产品生产。
  如塘鱼,这几年基本上按照港澳市场需要来组织生产,去年出口量占总产七至八成。近年来,香港人对吃的要求高了,他们就积极养殖风鳝、水鱼。肥肉在港澳市场不受欢迎,他们就积极发展瘦肉型猪。香港人爱吃丝苗米,他们就千方百计引进良种繁殖,扩大种植面积。山荔枝、黑毛节瓜、江南正菜,是香港人爱吃的果菜,他们也积极扩大生产。去年全区农副产品出口总值一千八百多万元,外向型农业经济渐趋明朗化。
  本报记者戴晓军 李国芬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佛山市桂洲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