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美的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7444
颗粒名称: 最新最美的画
并列题名: ——记青年女画家邹莉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5年,邹莉在创作条件不可思议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拚搏,画出了大量的好作品,成为我省颇有名气的自学成才的青年女画家。
关键词: 邹莉 好作品 青年女画家

内容

苗苗
  一幅名叫《情铸》的国画放在我的面前。画面上一对夫妇正在家里合作设计一张建筑蓝图。已经是夜阑人静,而这对夫妇还在他们的斗室里专心致至地工作。这房子实在是太小了,他们只好一个把图纸铺在大衣柜门上来绘图,一个蹲在地上去度量建筑模型。小女儿正熟睡在他们身旁的床上。作者用细腻的手法,烘托出了鲜明的主题。该画的作者叫邹莉,她对我说:“我在构图时是想要反映一些知识分子虽然身居陋室,但他们毫不计较这样的生活条件,仍然将精神贯注在事业上。”这也正是作者自己的生活写照。
  邹莉在创作条件不可思议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拚搏,画出了大量的好作品,成为我省颇有名气的自学成才的青年女画家。
  已经跨入而立之年的邹莉,就象她笔下的线条一样,显得十分文静而又坚韧。那瘦弱的身躯,便是她奋力拚搏的印记。她告诉我:她的父亲是搞建筑设计的,这使她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对绘画发生了兴趣。在初中的时候,她的画就得到了美院一位教师的青睐。初中毕业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她不能到专科学校深造,而是到农村插队落户。
  农村艰辛劳累的生活,并没有泯灭她绘画的兴趣。在田间休息时,她顶着烈日进行速写。农忙季节,半夜才回到宿舍,身子象散了骨架一样,软绵绵的,但她仍要在床上写生。那时候她不管是宣传画、漫画、速写,只要是当地需要,她就去画,因此她成了他们附近四乡八里一个小有名气的业余画家了。
  不久她被调到一个地区的歌舞团当美工。这时她开始由为兴趣而奋发进展到为创造自己的风格而拚搏了。她选择了容易发挥女性优越性的年画和连环画领域。那时剧团的工作相当繁重,然而她似乎觉得,只要在工作之余拿起画笔,那些疲惫便会远远逸去,就能在艺术的王国里自由地驰骋。过度的劳累,使她病倒了,一年之内竟住了三次医院,迫使她不得不转行,来到了佛山青少宫当美术辅导老师。
  来到佛山后,创作的条件更差,时间更少得可怜。因为这时她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过去可谓无牵无挂,现在却要去考虑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况且她是和婆家的一家大小挤在一间仅二十平方的房子里。她只好待家人熟睡后才进行创作。在孩子稍大一点之后,她干脆卷起被铺到单位去住,孩子则交给保姆料理。
  就这样,无论工作如何颠簸劳累,生活条件如何简陋,二十载春秋,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硬是用自己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地在通往艺术之宫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衣带渐宽终不悔。”
  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她在《连环画报》、《周末》等画刊及出版社发表了大量的作品,还多次在省美展中获奖,有些作品被选去北京及日本展览。她的作品风格柔美,线条精细,节奏明快,画面富有诗意,令人赏心悦目。
  去年九月,她被调到佛山画院搞专业创作,各方面条件比业余创作时优胜万倍,然而这段时间她的作品却相对地少了。她向我解释道:自己从业余转到专业,说明党和人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如何才能不负重望,在艺术上有新的突破,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严峻考验。自己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同一些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比距离还相差很远,应当迅速提高自己的思想及艺术修养。因此这段时间她是看得多、想得多而画得少。
  邹莉的创作作风是很严谨的,面对纷至沓来的约稿信,她从不马虎应付。前段时间她为出版社画了一套连环画,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当她准备寄出的时候发现有点不满意,她便决定推倒重来。她觉得画画并不是为了赚几个钱,而是要留下有价值的作品。
  女画家目前正致力于研究作品如何才具有生命力的问题,并力图使自己的作品形成独特的风格,她愿向人们奉献出最新最美的画,以适应生活方式的变革,适应人们新的审美观。我相信,画家这种执着的追求,是会成功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苗苗
责任者
邹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佛山青少宫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佛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