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虱鱼养殖技术(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6247
颗粒名称: 塘虱鱼养殖技术(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1月18日佛山报登载的塘虱鱼养殖技术文章。
关键词: 塘虱鱼 生活条件 养殖方法

内容

三、塘虱鱼生活的基本条件。
   要想高产稳产,就必须熟悉塘虱鱼所需的基本生活条件。鱼生活在水中,水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塘虱鱼的生长发育和生存。对塘虱鱼生活影响最大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水温。塘虱鱼是变温动物,又是暖水性鱼类,它的生命活动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其新陈代谢速度。如果超过了适温范围,生长发育就要受到抑制甚至引起死亡。例如蟾胡子鲇在38℃以下时未出现异常反应,超过38℃时即出现异常反应,到41℃时鱼全部死亡;比较小的鱼苗在水温下降到12℃时即死亡。四种塘虱鱼的生长适温范围为18~32℃,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活动频繁,摄食旺盛,生长快。
   2.溶解氧。水中溶解氧一旦缺乏,塘虱鱼就会因缺氧而“浮头”频频跃上水面吸取空气中的氧气,大量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此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出现死亡。水中氧气不足时,塘虱鱼摄食量降低,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增大,疾病也增多。在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中,正常的溶氧量大约为8~12毫克/升。实验研究表明,蟾胡子鲇成鱼耗氧窒息点为0.5毫克/升左右。所以在塘虱鱼养殖生产中,要注意清除养鱼池塘的淤泥和腐植质,以减少有机物质的耗氧量,经常加注新水或微流水;控制投饵,合理放养等,这些是增加水体溶解氧的有效措施。
   3.水中的二氧化碳。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有机物的分解。当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到80毫克/升时,鱼类即表现出呼吸困难,超过200豪克/升时,即发生死亡。但在池塘中,一般不会达到如此高的浓度。
   4.硫化氢。一般水中很少出现,只有在极度污染的情况下,粪便、动物尸体蛋白质分解强烈时才会发生,特别是用鸡屎喂养塘虱时容易污染水质。这种对鱼类很有毒的气体,一般允许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升。
   5.氨。水中氨的含量一般很低。其来源通常是由于在氧气不足时有机物分解时产生的。其含量过高时,将直接影响和抑制塘虱鱼的摄食和生长,并容易引起疾病。
   6.水的酸碱度(PH值)。鱼类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最适宜的范围是7~8.5。PH值超出一定的范围,高限9.5~10,低限4~5,会造成直接的死亡。实践证明,塘虱鱼在PH值低于5的水中生活,容易发生鱼病,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低。
   7.各种营养盐类。只有当水体中有足够的各种营养盐类,才能使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大量生长繁殖,为塘虱鱼提供较充分的天然饵料。水体中各种营养盐类,一般是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或无机化学肥料来不断补充。
   (漫漫)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漫漫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