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6187
颗粒名称: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概况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5年1月14日,佛山报登载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概况。
关键词: 部队 抗日 纵队

内容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是珠江三角洲人民的子弟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重要组成部份,于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发表宣言,正式成立。司令林锵云、政治委员梁嘉、副司令谢斌、参谋长周伯明、政治部主任刘向东。下辖两个支队、一个独立大队,二千余人。第一支队,支队长欧初、政治委员梁奇达、副支队长罗章友、政治处主任杨子江。第二支队,支队长郑少康、政治委员邝明、政治处主任黄友涯。独立第三大队,大队长冯光(何达生)、林锋(后)、政治委员梅易辰、叶向荣(后)。
  珠江纵队的诞生,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的战斗历程。一九三八年十月日寇入侵广东,国民党军队不战而弃守广州,珠江三角洲广大地区沦陷。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精神,在东南特委、中区特委领导下,各县党组织利用各种形式建立抗日武装。林锵云同志在一九三九年二月成立了顺德游击队。吴勤同志在省委和廖承志同志的指导下,在广州郊区组织了抗日义勇队,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接受国民党当局委任为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司令。党在该部直属队和第一大队建立党的组织,领导这支部队。一九四〇年三月中山沦陷后,欧初、谭桂明同志在中山九区建立了抗日游击小队。这三支近三百人的抗日武装,在广州郊区、南(海)、番(禺)、顺(德)、中(山)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加强和统一党对珠江三角洲的领导于一九四〇年六月成立珠江三角洲中心县委,罗范群任书记,委员林锵云、陈翔南、刘向东、严尚民。九月,广东省委将党中央派来的长征干部谢立全(“抗大”三分校大队政委)、谢斌(“抗大”三分校大队长)分配到珠江三角洲,任中心县委委员。部队经过整训、整编,在同日伪顽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一九四三年三月,成立南番中顺游击区(秘密)指挥部。指挥员林锵云、政治委员罗范群、副指挥谢立全、副指挥兼参谋长谢斌、政治部主任刘向东。八月,刘田夫任政治部主任,刘向东改任副主任。一九四四年十月一日,在内部宣布成立中区纵队,统一领导珠江、中区党的抗日武装,中区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罗范群、副司令员谢立全、参谋长谢斌、政治部主任刘田夫、副主任刘向东。下辖两个支队、七个大队(含新鹤大队)。十一月,党中央批准在珠江三角洲公开成立珠江纵队。在中区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并于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日发表通电,宣告成立。
  富饶的珠江三角洲是广州的大门,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寇入侵后,日伪顽反动武装、土匪、大天二、分别割据,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殷切希望党加强对抗日斗争的领导。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党运用各种形式组织和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并在各地游击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和党的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举办了八期军政干部训练班,培养基层干部三百余人;创办了《抗战旬刊》(后改为《正义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发动群众;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制订和执行了正确的经济、政权建设等具体政策。党不断加强对广游二支队(主要是直属队队、第一大队)的领导,使其成为一支在我党绝对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从而使珠江纵队广大指战员成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革命战士,部队战斗力不断提高,在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蠃得了人民的信任。
  珠江纵队紧密联系和依靠群众。中共珠江三角洲中心县委、珠江特委和各县党组织,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支援部队,先后建立了中山、番禺两个县一级和九个区一级的抗日民主政权,进行了减租减息,根据地人口约四十万,游击区人口约一百万。根据地和游击区的人民和各界各阶层爱国人士,捐款送粮,支持部队,掩护部队,治疗伤病员。根据地普遍建立起农会、青抗会、妇女会,有三千多民兵配合部队作战。许多港澳同胞也回乡参军,捐款支援部队,从而使游击战争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可靠的后方。即使在日伪的大肆围剿困难条件下,部队也依靠群众的掩护和支持,坚持斗争,直到抗日胜利。
  珠江纵队根据敌强我弱、地处三角洲大门,河汊港湾纵横、水陆交通方便等特点,以根据地为依托,运用夜袭、麻雀战、伏击战、爆破战、海上游击战等灵活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有规模较大的沙湾、里仁洞、下栅、浮圩等战斗。一九四一年九月二十三日伪四十旅出动三个团和补充营三千余人,扫荡我顺德西海根据地,我参战部队三百余人,利用河涌、蔗林的复杂地形,粉碎来犯之敌,毙敌前线代理总指挥祈宝林等二百余人,缴获各种枪枝四百五十余支,子弹一万多发。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在南、番、中、顺各地先后进行了翠微、三乡、崖口、南蓢、横门、新造、市桥、湴湄、七星岗战斗,在番禺智歼“八老虎”及著名的植地庄战斗影响很大。此外,还有新鹤大队进行大泽战斗等。部队还能集中兵力,突然袭击日伪统治重镇,多次粉碎成千上万敌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围攻。一九四五年,日寇面临灭亡,极力巩固其广州、香港地区的战略要地。各部队连续出击金斗湾、三溪、古鹤、前山、官窑等敌据点。随后第一支队粉碎了敌人中山五挂山根据地的“五·九”扫荡;第二支队粉碎了日伪军对番禺、顺德的万人“扫荡”。珠江纵队共对敌作战二百多次,歼敌三千三百余人,缴获长短枪二千余支,轻重机枪七十余挺,以及大批军用物资。
  珠江纵队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在与友军及地方实力派的合作中,采取合法和非法斗争、公开与秘密斗争相结合,争取、改造了部份队伍参加抗日或参加我军。对国民党“挺三”副司令林小亚勾结日伪,积极反共,则坚决予以打击,使之陷于孤立。纵队、支队还关心中山先生的姊姊孙妙茜等,取得她们对游击队的同情和支持。并对澳门爱国人士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
  一九四四年春开始,日寇为挽救其失败,压迫国民党投降,向粤汉、湘桂铁路沿线大举进攻,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不战而退,致使湘、桂、粤大片国土沦陷。据此形势,党中央作出建立以五岭为中心的湘粤赣根据地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共广东省临委、广东军政委员会的决定,珠江纵队先后奉命挺进粤中、西江、粤北和转移东江。
  一九四四年十月中旬,由林锵云、罗范群、谢立全、谢斌、刘田夫率中区纵队主力大队挺进粤中,与新鹤大队会师,在新高鹤地区给伪顽军以严重打击,建立了以皂幕山为依托西江南岸和以大窿洞为中心的滨海抗日根据地。这是中区广东人民解放的基础。
  一九四五年春,以第二支队大部和独立第三大队一部组成挺进西江大队,执行挺进西江和开辟粤桂湘边的战略任务。在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后,经过充分准备,五月十日由梁嘉、谢斌、刘向东率领纵队机关和挺进大队渡过北江,于五月十九日到达广宁县,与广宁、四会起义部队会师。这时珠江纵队对外用“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名义,发表宣言,进行活动。在艰苦转战中,先后进行了罗汶、横山、百寮顶、大油洞、北市等战斗,粉碎了敌人多次围攻,创造了以广宁为中心的广(宁)怀(集)、广(宁)四(会)、广(宁)清(远)、广(宁)高(要)边游根据地。
  第二支队另一部与独立第三大队在郑少康同志率领下,突破敌人堵截和尾追,经瑶山转战到粤北。十二月,在江西大庾县与兄弟部队会师后,编入东江纵队粤北指挥部。
  五月至九月,第一支部在周伯明、欧初、梁奇达等率领下,粉碎日伪顽大扫荡后,根据上级指示转移到东江,后编入东江纵队,执行挺进北江和粤北的战略任务。
  留在中山、番禺、顺德的队伍,就地坚持艰苦的斗争。珠江纵队各部队坚决执行命令,远离三角洲地区,在广大新区与当地人民结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发展华南抗日武装斗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胜利果实,悍然发动内战,进攻坚持抗战的军民和抗日根据地。珠江纵队不断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停战协议,发动内战的罪行,坚决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根据党中央和中共广东区党委的指示,一九四六年六月,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副司令员谢斌、参谋长周伯明和部份干部北撤山东。政委梁嘉、政治部主任刘向东和大部份干部、战士仍留在广东,坚持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在西江、粤中、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广大地区恢复和发展武装斗争,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广东,作出了新的贡献。
  中共佛山市委党史办公室
  佛山军分区党史办公室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锵云
相关人物
梁嘉
相关人物
谢斌
相关人物
周伯明
相关人物
刘向东
相关人物
欧初
相关人物
梁奇达
相关人物
罗章友
相关人物
杨子江
相关人物
郑少康
相关人物
邝明
相关人物
黄友涯
相关人物
冯光
相关人物
何达生
相关人物
林锋
相关人物
梅易辰
相关人物
叶向荣
相关人物
吴勤
相关人物
廖承志
相关人物
谭桂明
相关人物
刘田夫
相关人物
刘向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