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又一重大转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6117
颗粒名称: 农村经济又一重大转折
并列题名: ——关于石湾区农村产业结构现状的调查
分类号: G210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佛山市石湾区按照面向城市、面向港澳市场的要求,主动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一个新的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已经形成。1983年,农村的区、乡、村三级经济总收入为20,171万元,比1978年的5,988万元增长2.36倍,在总收入中,种养业只增长28.3%,而工业却增长了3.16倍。
关键词: 农村 产业结构 调整变化

内容

佛山市石湾区是一个县级建制区,农村人口70,200人,耕地面积39,700亩,是我市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去年农村人均收入892元,居全市各县之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湾区按照面向城市、面向港澳市场的要求,主动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一个新的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已经形成。1983年,农村的区、乡、村三级经济总收入为20,171万元,比1978年的5,988万元增长2.36倍,在总收入中,种养业只增长28.3%,而工业却增长了3.16倍。目前,乡镇企业已拥有电子电器、纺织、塑料皮革、玻璃、陶瓷、化工、五金机械、建材、食品加工等九大类448家企业,工业与种养业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六、四开变为接近一、九开。一大批原来从事种养业的劳动力再次分离出来。1978年以来,从事非农业劳力增加了14,000人,其中的1万人进入区、乡、村三级工业务工,约4,000人从事建筑、运输、商业等服务业和家庭工业,占农村劳动力的70% 。其余从事种养业的农民,经营范围与原来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早晚经营农业,白天搞劳务收入,忙时务农,闲时务工的兼业农民。投放于农业与非农业的劳力的比重,已从1978年七、三开变为三、七开。
  由于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乡镇工业上来,以及近年来区(公社)乡(大队)企业已普遍实行了工资制,农民“离土不离乡”,加入了国民经济工交产业大军的行列。全区农村的人平分配1983年为892元,比1978年的390元增长129%,工副业分配所占的比重从168元(占43%),增加到689元(占77%)1983年区、乡两级企业人员劳动报酬款人均为1,368元,其中最高的张槎区办丝织厂,人均收入达2,982元。(据《佛山调研》)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地名

佛山市石湾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