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节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5631
颗粒名称: 生活的节奏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4年佛山报登载的专业养鸡户老梁的生活节奏。
关键词: 佛山报 老梁 生活节奏

内容

雨很小,似雾非雾,似雨非雨,空气润湿而清新。我在珠江三角洲水乡的农村里采访。
  纵横的河涌,把这个村子割成许多块,木板桥、石板桥、石拱桥、水泥桥,又把这许多块联成一片。近几年里新起的楼房,临水而立,小艇在河面划过时,倒映在水面的楼影,成了五颜六色的、摇晃不已的童话中的建筑。两岸的古榕,在河面上相接,河面成了绿色的胡同;当然古榕为数不多,更多的地盘要让给荔枝树、龙眼树、番石榴和鸡蛋花树……它们把村子掩映在浓绿之中。
  村道是石板路,石板被磨得溜光水滑,下了点雨,更象磨面一样发亮。很少看到人,也看不到到处乱拱的、无拘无束的猪,到处乱扒乱飞的鸡。我在农村里住过很多年,印象最深的是满村的猪和鸡,眼前改观了,显得异常宁静。
  我随专业养鸡户老梁,去参观他的养鸡场。老梁才三十多岁,按照眼下的年龄划分,他还属于青年范畴。矮个子,走起路来,踩得石板“咚咚”响,显示了他的力量。他在前面领,我在后面跟,几个弯一转,几座桥一过,他把我甩掉了,只得又回来找我。他走路太快,小跑一样,我跟得浑身出汗。我建议说:
  “老梁,慢慢走,一面走一面聊聊。”
  他抱歉地说:
  “对,慢慢走……过去我走路也是踱方步的。这几年习惯了,老象跑。”
  我抹一抹额头上的细密汗珠,自嘲地说:
  “你这是竞走,还不算跑。可惜找错了对手。”
  “对,是竞走,是竞走……”
  可是,没有多久,我又落后了一大截,他又在小桥边站住等我了,脸上又是抱歉的、尴尬的笑,好象在说:节拍又快了。
  生活是音乐,有它的旋律和节奏。老梁的节拍于我是陌生的,我印象中的农村节拍是极为缓慢的。农民说:“汗珠掉地碎八瓣。”我印象中,农村的一小时也是碎成八小时用的。
  我在广东农村生活过很多年,我知道“日出而作”的概念:哨子吹了好几遍,破锣一样的嗓门叫了好几遍:“开工啰!开工啰!”“向阳花”们才三三两两踱着方步走来,往墙根一坐,一袋烟抽上很多时间——到底多少时间?没有精确统计,农村很少有钟,更不用说手表了。而且农村的时间不值钱,劳动一天跟一只老母鸡“创造”一个鸡蛋,价值大致相等,所以统计时间是不必要的。人们真正奔赴田头,太阳已经升上村口的凤尾竹梢头了……
  有些调皮的、读过几年书的小伙子,问我:
  “你说这木轮牛车,什么时候就有了的?”
  土路上正有一辆牛车,“忽隆忽隆”地扬起灰尘,少油的车轴在“吱吱”地尖叫,木轮很大,轮面很窄,轮廓不圆,滚动相当吃力,走过之后留下深深的车辙。
  我说:“西周时候大概已经有这种牛车了。”
  他们大笑,继而问到铁木犁沿用了多少世纪了。这迟钝的、吃力的家伙,因为牛少,我用肩膀拉过它们……
  农村的时光,就象高原上的冰川,它们在移动,但是以厘米计算的。因而时钟在农村很少,有也是为了时髦或摆设,并无实用价值。村里什么地方有块石头,你不用担心,十年八年之后它仍会在老地方。
  可是,仅仅几年时间,这里的水乡有了全新的节奏,就象这老梁小跑似的步履,使我惊愕。哪里来那么多的彩电、冰箱、收录机、电饭煲,几乎进入了所有的农家?农家姑娘的衣着,使我无论如何想象不出来,她们几年前还是灰蓝一片;拖拉机和汽车,带地毯、彩电、冰箱、高级卫生间的区办宾馆,五分钟能出X光照片的乡办医院,农家青年驾驶的摩托车,联营的、亩产二千斤鳙鱼的万亩鱼塘……几年时光?才几年哪!……
  老梁在一间旧平房前停住了,开了门,让我进去,鸡场到了。老梁告诉我,他们五家联营的鸡场,共分三处,这里专养乌骨鸡。这简陋的房子原来是队里的养猪场。走进去一看,二千只即将出售的乌骨鸡,象一片厚雪;血红的鸡冠,又象雪地上的火焰。这种鸡,白毛,红冠,乌啄,乌爪,骨头也是乌的,比普通鸡更为滋补。这些鸡大都销运香港、澳门。我站在鸡栏外看着它们扑打、啼鸣、钻动,我才知道街巷上乱飞乱跑的鸡群,现在都被拴进这样的养鸡场了。
  我问:“为什么五家联营呢?”
  老梁答:“这是我们五家自愿组合的经济联合体。当时,我穷,没有资金,我只能拿出一百多元。可是我爱钻研,我钻到了养鸡技术,其余四家呢,有钱,又没有技术。于是我们取长补短地结合了。为什么要五家?资金太少是不行的。比如几千只鸡,养六十天,要几吨饲料。有足够资金,打一个电话给饲料服务公司,一辆卡车给运来了;没有资金,买一点喂一点,很不上算……”
  他讲得很快,和他的走路、动作一样,代表了现代农村的节奏。
  参观了第一处鸡场,他又领着我转弯、过桥,小跑般到了第二处饲养点。这里养的也是几千只乌骨鸡,但都是小鸡。我看到打针工具和药水瓶还在屋角里,便问:
  “刚打过预防针?”
  “昨晚一个通宵,我没有合眼,我一个人打了一千只。”只在此时,我感到他神情有些疲惫。他本该休息一下的,又被我抓来了。
  他笑笑说:“时间,效率,对我们来说就是财富。这几年,我就是这么紧张地转动的,过去那样的悠闲,再也没有了。”
  说话间,他象打仗一样,快手快脚锁了第二处鸡屋,向第三处鸡屋进发。条件不好,鸡屋分散,他每天跑来跑去,要走几十公里的路。第三处鸡屋,是专门饲养蛋鸡的……
  他说:“现在的农村节拍太快了,我们的乡支部书记说‘顶不住’,每天要吃巧克力。”
  “吃巧克力?”
  “巧克力!”
  是呀,如今农村出现的一些新事,往往使我张嘴结舌,好象在听天方夜谈。
  我和老梁,从“巧克力”谈到了当今农村食物结构的改变。
  老梁说:“现在,农村的食物结构改变了,由吃淀粉到主吃蛋白质,鱼肉吃多了,就是吃不下饭,一家三、四口人,一个月吃二、三十斤大米。解放初期,塘鱼亩产四百斤,经过二十七年,每亩增产二斤半。三中全会后这几年,亩产平均为八百多斤,高产的达到二千多斤。鲩鲢鳊鲮四大家鱼,有点吃腻了,人们舌头刁起来了,想吃水鱼、生鱼、塘虱……你说,有点忘本了吧?”
  他说话还是很快,我已习惯于一千字七分钟的速度,也习惯于“嗯嗯啊啊”的半天讲话内容只够记一页纸的速度,对老梁的连珠炮式的速度已经不习惯了,总觉得急锤猛敲我的耳鼓似的。就象坐惯了那种木轮牛车,坐上摩托车就想头晕一般。
  走路、思考、讲话、动作……全都加倍地快速,这不但是老梁,而是所有农民都是这样了。生活的节奏,开大了油门,在加速!
  老梁从怀里掏出一卷纸来,塞到我手中:“你看这个。”
  “什么?”
  “非洲巨型塘虱的资料,我从画刊、报纸上剪下来的。我下一步是钻研它们的饲养技术,我们准备饲养。”
  “这就是信息吧?”
  “信息!信息是活的,它可不象木轮牛车,从古代可以滚到现代。信息是活的……”
  他眼里有着精明的、敏快的、自信的、甚至有点狡黠的光点在闪动。
  雨,不知什么时候,完全停了。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沈仁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珠江三角洲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