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肚”小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5274
颗粒名称: “橡皮肚”小组
并列题名: 記合記厂招志小組五年来月月超額完成計划的故事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60年12月22日佛山报登载关于合記厂招志小組五年来月月超額完成計划的故事
关键词: 超額 生产 計划

内容

本报記者
  象皮肚的来历
  佛山市合記餅干厂招志小組,五年来月月超額完成生产計划,历次都被評为市先进生产小組。关于他們事事閙革新,处处抓关鍵,关于他們那种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关于他們互相关心,亲如手足,团結得象一个人的模范事迹,是那么激动人心,是那么使人难忘,因此,人們总爱称他們为“橡皮肚”小組。
  合記厂原是1955年与国家加工訂貨的一間私营企业,1956年轉为公私合营,在初时全厂只有一百人左右,制糖果的原九人,不久增加到十一人,这时招志开始当了生产組长。
  初时,制軟糖和硬糖都是手工操作,月产量頂多兩万斤,远远不能滿足人民需要。1956合营后,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人民生活的改善,月产任务增到三万五千斤,于是,該厂領导就把任务直接交給工人进行討論。
  “任务突然增加这么多,单憑这几張切糖刀,怎能够完成呢?”
  “如果不能完成,就不好接受这么多的任务呀!”
  “不能这樣說,合营前我們都能完成加工任务,合营后,更要出色完成国家任务才对。”在小組生产会議上,組員們議論紛紛。招志想,大家的意見都有一點理由,任务是要完成,但单憑几把刀子,确又有困难的,怎么办呢?突然脑子里想起了車衣服总比用手工做得快的道理,假如我們把手工切糖改为用机器切糖,不是可以增产了嗎?招志悄悄地征求工会組长罗昇的意見,很快得到工会組长的支持,幷且把这个意見向全組提出来了。
  “对,我們可以自己制机子呀!”組員們贊同了,便由生产組长、工会組长、生产积极分子組成了临时技朮革新小組,找出一部在私营企业时丟棄沒有用的一部“天津啤”(切糖机)大胆进行改革,可是他們对机械全是外行,厂里又沒有机械技朮工人,一連改了几次都失敗了,这时候,有人背地里冷言冷語地說:“小傢伙,得張咀,看你能搞得成不?”招志和小組的成員正在苦悶不安的时候,厂的領导鼓励他們說:“你們做的对,大胆革新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樣他們的信心增强了。招志随卽想起了在广州相識的机械技工,“去請敎他們吧!”于是就决定白天坚持生产,晚上赶車去广州,囘来就动手試改,結果刀子搞好了,但又不懂安装,只得再跑广州再找人帮助,往往因为囘来太晚,又要馬上动手搞,經常連吃飯也忘記,由于他們不厌其煩去請敎別人,由于他們的决心和毅力,終于第一部切糖机誕生了,工效比手工提高一倍。
  不久,国家任务又从三万五千斤增加到七万斤,而品种也多了,从生产水果糖到增加生产軟糖和椰子糖,原来改革的那部“天津啤”已經不合用了,怎么办呢?他們就总結了第一次战胜困难的經驗,必須大胆革新,不断革命。
  “我們就把‘天津啤’再进行改革吧!”小組会上很快就統一了意見,于是又把“天津唕”的刀片,改为适应切椰子糖的刀片,从单刀改为雙刀,由于勇于革新,一直坚持,加上有了第一次經驗,試制几次成功了,又一次胜利地攻破了技朮关。
  在大跃进的1958年,任务又增加到20万至30万斤,品种也越来越复杂、有軟糖也有硬糖,要完成任务,碰到的困难更多更大,在一次生产会議上,党支書問他們說:“能完成嗎?”。“能够!我們保証完成”。組員們異口同声地囘答。可是,个別組員咀里这么說,但信心还是不足,認为这次不比以前,多不簡单,要費多大勁呢!但困难沒有吓倒他們,因为他們的小組經过多次的战斗,不但积累了一定的經驗,而且已經形成了一个以党小組长罗昇、生产組长招志为領导与积极分子何新、潭家瑞、李宋等組成的坚强的領导核心,而且已經越战越强。他們就进一步硏究了如何把“天津啤”再改革的問題,要改革为旣生产硬糖,又能生产軟糖的机器,这是較复杂的技朮問題,因此,他們想出了釆用活动安装的办法,使“天津啤”能够充分利用起来,經过三晝夜的苦战,安装好了,这是一个多重大的事情啊,大家都关心,因为这是完成任务和保持月月年年完成計划的希望之所在。因此試机的一天,大家都圍攏前来,但一試机,奇怪,机子运轉了,就是糖粒不出来。
  “糟糕,不成啦!”招志、罗昇等急得滿头大汗,这时候,就有人在咕嚕着:“早知无把握,就不应乱放砲,認了任务不完成更丟臉,眞系唔衰搵来衰”。虽然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是风凉話,可不用听,但这話确实对大夥儿潑了點冷水。就在这时候,党支書鼓励他們說:失敗为成功之母,鼓起勇气来,大家再找找原因吧!
  已經深夜了,他們还在找机器的毛病,把机子安了又拆,拆了又安,硏究糖粒为什么出不来的原因。最后,他們发現了糖粒粘着刀片,一粒迫着一粒,沒有空位,因此就甩不出来。
  “問題就在这刀形上”。大家一再共同硏究,决定把刀改为半月形的,又經反复修改,最后試制成功了。因此,使成型日产量从三千多斤提高到八千多斤。煑炼工序也为了适应成型工序需要,从一些参考書里找出了油脂化泡的办法,使每鑊煑糖溶量从30斤增加到35斤,最高增到45斤,結果闖过了設备关,使全組超額完成了月产30万斤的任务。
  五年来,这个小組,不断增加任务,就不断想办法,千方百計去完成,每当其他車間、小組不完成任务的时候,他們小組也包起来,保証本厂任务完成。因此,厂里工人都很敬佩和羡慕他們,幷給他們起了一个外号“象皮肚”。
  团結得象一个人一样
  每天,距离上班还有一个鐘头,別的車間还是靜悄悄的,但招志班組的組員們已經陆續开工了。在四化运动开展后,每搞一件革新或一件工作,不懂技朮的、只能搬搬东西的、有孩子拖累的,全部都投入技朮革新的战斗里,总之,任何工作都是全組一致行动。这情况很快就被別組的工人发現了,而且問起了他們:你們什么都一齐来,是組长硬性規定的?还是訂了公約的?”
  “不,我們旣沒有硬性規定,也沒有什么公約,这完全是出于自覚行动啊!”組員这樣囘答了。
  小組就好象团結得似一个人一樣,扭成一股䋲,一條心,一个人有困难大家来解决,一个人落后大家来关心。女組員梁瓊患了貧血病,在成型工序感到吃力,想調动較輕較适宜的工作,但怕調了工作,工資減少了,影响家庭收入,而干下去,又怕搞坏身體,因此思想非常苦悶,工会組长招洁芳見此情况就在想:我自己身體比她强,我可以做多做重一點沒关系,跟她工作对調一下,不是可以減輕她的負担嗎?于是就在組里主动提出跟梁瓊互調工作的建議,結果得到小組核心的支持,招洁芳就主动去征求梁瓊的意見:
  “梁瓊,看你工作那么辛苦,我工作較輕,跟你調換好嗎?”
  梁瓊一听到工会組长要与她調換較輕的工作,心里感到很高兴,因为包装工作比成型工序操作确实輕微得多了,正想开口答应,但又想到:这樣照顧我虽然是組长的好意,但包装工資比成型工序少十多元的收入,这不解决問題呀。梁瓊正在犹豫不决,招洁芳知她有这个心事,便說:“就这樣調換吧,不用顧虑了,你家庭情况我了解,工作調換而工資不換,好嗎?梁瓊得到小組的关怀和體貼感动极了,到包装工作更积极起来了。包装操作她本是新手,但由于能虛心学习,日产很快从40斤提高到70斤,基本上赶上了一般熟练工人的水平。同时,还經常积极参加厂里和小組的活动。由于思想开朗了,干勁越来越大,在最近的攻关賽中受到了奖励。
  (待續)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招志
相关人物
罗昇
相关人物
何新
相关人物
潭家瑞
相关人物
李宋
相关人物
招洁芳
相关人物
梁瓊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