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生利厂迅速改变生产落后面貌向机械化进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4796
颗粒名称: 利生利厂迅速改变生产落后面貌向机械化进軍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60年利生利农具厂职工在市委的領导下,树立不断革命的思想,大破唯條件論和右傾保守論調,坚持技朮革新和技朮革命的羣众运动,逐步改变了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向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迈进。
关键词: 改变 操作 机械化

内容

利生利农具厂职工在市委的領导下,树立不断革命的思想,大破唯條件論和右傾保守論調,坚持技朮革新和技朮革命的羣众运动,逐步改变了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向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迈进。
  四化运动开始以后,个別职工說:“自古以来,我門“手作仔”都是使大錘,拉风箱,兩把手鉗就夠了,还搞什么机器呢?”有些說:“沒有見过‘打刀仔’会做机器,人家大工厂都要成个月做一部机器,我們又无經驗,无設备搞鬼搞馬咩。”但是,在党的敎导下,大部分职工思想覚悟不断提高,他們迫切地要求,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笨重的操作。共产党員龐壮說:“我們虽然不是机械工人,只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沒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他自己不懂焊接,便跑到其他厂学习,学会了便白天干鉗工,晚上苦战加班搞焊接。在試制第一台吊錘當中,沒有图紙,沒有材料,加工一个零件都要依靠別的工厂,可是在这些困难面前,他們沒有退縮,紧紧依靠党的領导,积极进行試制,虛心向兄弟厂学习,結果,終于把吊錘制造成功了。
  吊錘制成以后,起初使用起来缺點很多,用力不易均勻,打出来的胚料質量还不够理想。是积极支持新生事物,坚持使用,継續改进革新設备呢?还是悲覌失望,把革新設备扔棄一旁呢?这是摆在該厂領导面前的兩條道路。該厂領导坚决走前者的道路,當好促进派,积极支持吊錘的改制工作,派出了干勁冲天、斗志頑強的革新骨干唐帜工友专門硏究改进吊錘的技朮問題,与此同时,該厂党政領导还深入現場和工人談心,找問題,結果,发現吊錘的鋼䋲易断,停台較多,工人操作不熟练,燒鉄不够热度等等,立卽加以改进,用黑鉄皮啤成吊鏈,代替鋼繩,同时不断发起現場表演竞賽,总結推广使用吊錘的操作經驗。做到了革新一項,使用一項,推厂一項。
  接着,該厂又实現了鼓风机化,代替了手拉风箱,使燒鉄、打錘实現了机械化。該厂領导幷不滿足这些成就,以不断革命的思想为指导,深入下去,发現了生产不平衡的現象,如制造部門大增产,开料却赶不上,加工部門又干不完,便立卽召开会議硏究,决定調整干序,配套成龍实行机械化流水作业錢,全面开展大搞四化。結果,用电剪代替了用大錘开料鏨鉄的操作;制造了砂輪机、剷刀机代替了磨刀、剷刀的加工操作。因而基本实現了机械化流水作业,从开料、鍛胚、修正、打平、打滑、磨、銼、鏟等工序全部都用机械生产。
  半年多来,該厂生产面貌大大改覌,从完全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程度占了60%。,过去沒有一个馬达,現在使用动力在180匹以上。过去只有几把手鉗,現在已发展到一个机械修配車間。笨重的體力劳动逐步被机械生产代替了,如鍛焊車間老工人何良說:“过去生产烙得成身火泡,成身汗淋淋,使尽气力才打得一張沙帮,現在拑住工件,指揮吊錘上落眞輕松。”原来利生利老店的工人梁波說:“誰会想到我們鍛打工人成世抓大錘,今天却成机器的主人呢?眞是心都甜咗”由于該厂坚持技朮革新和技朮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陈作然、本报記者)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作然
责任者
本报記者
责任者

相关机构

利生利农具厂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