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碱厂扭轉生产落后局面提前全面完成三月份国家計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3142
颗粒名称: 制碱厂扭轉生产落后局面提前全面完成三月份国家計划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0年,佛山制碱厂在“四化”运动中,紧密圍攻生产关鍵,以“四化”促“三紅”,使三月份全面提前完成各項計划,扭轉了去年第四季以来月月亏本的被动局面,基本实現机械化生产。
关键词: “四化”运动 生产关键 全面机械化 试验

内容

本报訊 佛山制碱厂在“四化”运动中,紧密圍攻生产关鍵,以“四化”促“三紅”,使三月份全面提前完成各項計划,扭轉了去年第四季以来月月亏本的被动局面,基本实現机械化生产。
  向“四化”进軍的第四战役,該厂党支部根据市委指示,結合厂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主攻項目烏洛托平和醋酸乙酯生产手工变机械化。党支書和厂长与工人、技朮員一起硏究,实行“三結合”,在沒有設备的條件下,不到兩天时間就把主要操作改为机械化。过去制造烏洛托平,甲醛氨水合淸时,是用手工逐些倒进鍋里,气味难聞,影响健康,而且生产效率低,原料浪費大,大家便想出眞空合淸的办法,把甲醛、氨水分別放在玻璃瓶里密封,用胶管輸送到鍋里,解决了重要問題,产品質量达到99.6%的国家标准。現在工人更进一步想出了好办法,把現在小鍋小鍋生产改为集中大鍋生产,用离心机搗拌干燥,这樣产質量就会更高。
  制造醋酸乙酯过去是用手工把酒精、冰醋酸倒进鍋里煑沸,这樣容易与火接触引起火災。另外用大鐵桶作鍋爐成本高,价値二百多元的一个鐵桶只能用一个星期便报廢,原料損耗大。工人柯錫汉提出用耐酸反应瓶代替鐵桶,經厂长和大家共同硏究,做了一系列的改革,終于成功。原材料損耗降低30%, 每天产量从四十斤提高到一百多斤以上,質量从86%提高到90% 。但是,这种大胆革新幷不是一帆风順的,當柯錫汉工友提出用耐酸反应瓶生产时,有人提出反对,認为只見过用鍋爐,沒有見过用耐酸反应瓶的。党支部大力支持这个建議,坚持試驗下去,第一次試驗反应瓶被燒破了,第二次的試驗也裂了,有人就認为不行,要停止試驗。但厂的領导与大多数工人坚决要試驗到胜利。結果第三次試驗获得成功。
  过去氯璜酸制成后要用手倒进埕里,不小心把一滴弄到手里,手就会烂,現在把反应瓶固定位置密封,插一支抽氯管到瓶里,管的一边通到耐酸埕,用抽氯机抽,旣保証了工人的身體健康,又減少揮发損耗。
  在大搞机械化过程中,該厂貫彻了土洋幷举的方針,如制氯璜酸的抽氯机,要买約六千元一部,而且不容易买到,該厂工人发揮敢想敢干,大胆革新精神,終于用鼓风机代替了抽氯机,使用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做到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四化”,如发現制烏洛托平的原料甲基缺乏,便派出供銷員到去找,及时組織原料囘厂,使这些产品提前17天完成季和月度計划。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

相关机构

佛山制碱厂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