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工业干部职工掀起支援农业“三化”新高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佛山报》 报纸
唯一号: 191120020220003127
颗粒名称: 本市工业干部职工掀起支援农业“三化”新高潮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60年,佛山市工业干部和职工羣众四万多人开展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針的学习,通过学习,明确了党中央、毛主席确定的国民經济以农业为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結合的方針的正确性。在提高認識的基础上,大家立卽行动,大搞工业“四化”运动,大力支援农业“三化”。
关键词: “三化” “四化” 支援农业

内容

本报訊 佛山市工业干部和职工羣众四万多人开展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針的学习,通过学习,明确了党中央、毛主席确定的国民經济以农业为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互相結合的方針的正确性,明确了地方工业必須为农业服务,要大力支援农业的技朮改造,要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在提高認識的基础上,大家立卽行动,大搞工业“四化”运动,大力支援农业“三化”,很多厂提出要人有人,要工具有工具,要什么給什么,以加速农业的技朮改造。
  此次学习是理論和实际紧密結合进行的。新光針織厂职工特別感到沒有农业的发展,就沒有輕工业的发展,他们联系囘同忆到1955、1957年棉花发展不快,厂的棉紗原料就供应不足,影响到針織业生产,他们还算算厂生产的針織品都是以銷到农村为主,公社化之后,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針織品打开了广濶的市場。紅棉厂的职工在学习“論联合政府”一文中所說的:“农民是工人的前身,将来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有些工人想到了如果不是办了公社,自己也不能在紅棉當工人,他們还深深感到:毛主席眞偉大,在十多年前就能指出现在的事情。水泵厂工人还算了一笔賬,該厂以前只有五百多人,而现在却有一千多人,在辯論时有人提出:“增加的工人,从那里来的?”他们都很自然的互相看了一下,淸淸楚知道大多数是从公社抽出来的,从而明确了沒有农业劳动力的支援、工业是发展不了的。从这些实际事例中,大家懂得了,以农业为基础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致的,是互相依靠、互相促进的辯証关系。
  在学习中,广大干部和职工認識了现阶段加速我国农业技朮改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重工业局干部說:现在农业比較落后,粮食和原料还沒有过关,这会影响工业的发展,只有农业进行技朮改造,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再生产;农业要实现“三化”,除了公社自力更生外,还要工业大力支援了,有些干部还自覚批判了認为搞农具产値不高、怕亏本的思想;支援“三化”,积极为郊区培訓技工,試制新农具等。农械厂的职工,接到上級分配到要搞一百部春耕滾齿耙的任务,时間短,任务紧,起初职工信心不足,經过学习农輕重方針之后,职工便开会硏究如何提高工效,职工麦荣、梁桐一起硏究試制成功一部捲板机,比原来手工操作提高工效九倍;道接生产农具的鍛焊車間共創造了十五項革新,使原来难于完成的一百部春耕滾齿耙提前二十天完成了。又如动力厂的职工过去为农民修理农具嫌麻煩瑣碎,农民送上門时,要拖很长时間才修理,經过学习,他们自覚地檢査这种思想,不仅立卽修理送来的农具,而且还派人落乡修理;當他俩知道張槎公社坏了一部拖拉机时,立卽派人前往修理,使拖拉机迅速投入春耕。
  經过学习后,全市工业干部和职工以更大的积极性响应市委提出按时、按質、按量超額完成上級下达任务和試制當前农业急需的新产品的号召,仅二月份就生产了大批农业机械产品,其中主要的就有农业用水泵七十九台,水田滾齿耙一百一十七部,以及其他农具三万九千多件。到三月份生产为农业所需的产品就更多了,計农业用水泵226台,手推車202部,修理小艇371只,还試制成功了比人工淋澆提高工效二十倍的人工降雨机。这些农具大力支援了农业的春耕和技朮改造。现在全市的工业干部和职工正进一步学习省委六級干部会議精神,掀起支援农业技術改造的新高潮。
  (市委宣傅部通訊組)

知识出处

佛山报

《佛山报》

出版者:佛山日报社

出版地:佛山市

《佛山日报》是一份日均出版对开24版彩报,平均每天向读者提供14万字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生活资讯新闻、文体新闻。 《佛山日报》前身为《珠江人民报》,《佛山日报》创刊于1949年11月29日,是佛山市委机关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