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唯一号: 181130020210000540
人物姓名: 蔡锷
人物异名: 原名:艮寅;字:松坡
文件路径: 1811/01/object/PDF/1811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800.pdf
时代: 清光绪
出生年: 1882年12月18日
卒年: 1916年11月8日
籍贯: 蔡锷祖籍邵阳县富阳二都蒋家冲(今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
亲属: 蔡正陵;刘新英
非亲属: 刘辉阁

传略

蔡锷(1882~1916),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十二月十八日。 蔡锷祖籍邵阳县富阳二都蒋家冲(今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1888年,其父蔡正陵(又名俊陵)自原籍迁来武冈州山门大坝上(今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不久又迁山门洪庙(今山门镇路边村),初做裁缝,继为小贩,常来往于山门至石下江,与刘家院子秀才刘辉阁结成好友。幼年蔡锷随父时去刘家。刘见蔡锷智慧超群,甚为喜爱,遂留在其家私塾伴读,并将侄女刘新英(蔡锷后来为她取名侠贞)许配。蔡锷博览强记,凡读过之书均能背诵如流,一字不错;咏诗作联,开口即成,遣词典雅,寓意深刻。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与人属对的故事。据传,蔡锷13岁时,其父带他赴宝庆府应考,主考官湖南学政见其年小,出联曰:“邵阳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即应对:“孔门弟子三千众,数回领先。”主考大喜,将蔡锷叫到面前,给了一张两寸见方的纸,令其写一万个字。蔡锷略一凝神,提笔即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主考高声赞曰:“此神童也!”于是,蔡锷以神童补县秀才。以后,得幸拜宝庆名士樊锥为师,学业大进,遂通周秦诸子之学;更受其师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奠定了毕生从事民主革命事业的思想基础。 光绪二十三年(1897),蔡锷得督学徐仁铸引荐,入湖南时务学堂,事师梁启超、谭嗣同。“戊戌政变”后,至沪入南洋公学。次年赴日,先后考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光绪二十七年4月,随唐才常回国,参加唐才常等组织的“自卫军”,准备在武汉策动反清武装起义,事败复去日本,入成城学校,继入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光绪三十年(1904)回国后,曾在江西、湖南军事学堂任教。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宣统二年(1910)的六年间,在广西历任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训练新式军队,极负时誉。1911年初至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统领,与同盟会籍的革命党人多所联络。是年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在昆明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被推为总指挥,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对省政有所兴革,并协助贵州和四川独立。“二次革命”时,蔡锷暗中响应,事败,被袁世凯调北京,委以虚职,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实受监视。民国4年(1915),袁酝酿称帝,蔡锷以赴津诊病为名,化装逃出,转道日本,几经曲折,抵达昆明12月25日,蔡锷与唐继尧、李烈钧等通电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恢复都督府。次日,成立护国军,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举兵入川,与军阀曹锟、张敬尧等部激战数月,屡胜。嗣后,湖南、广西、陕西、贵州、浙江等省纷纷独立,迫使袁取消帝制,郁病而死。黎元洪任大总统后,委蔡锷为四川都督兼署民政长。在护国战争中,蔡锷艰苦转战,积劳成疾。民国5年(1916)8月赴上海治疗。9月,在其第二夫人潘惠英和唐、石陶钧等护送下转赴日本,入东京福冈大学医院,11月8日不幸病逝,时年34岁。原北京政府授勋蔡锷以一级陆军上将。民国6年(1917)4月12日举行隆重国葬典礼,将蔡锷遗体葬于长沙岳麓山。孙中山亲书挽联曰:“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高度评价了蔡锷的人品和功绩。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