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整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72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组织整顿
分类号: D412.8
页数: 2
页码: 103-104
摘要: 本文记叙1985年到2002年邵阳县中共地方组织整顿情况。
关键词: 邵阳县 组织整顿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结束历次政治运动中对党内组织整顿的极“左”做法,党内组织整顿步入正轨。1985年5月至1987年3月,县委先后派出整党联络员826名(内含省、市派驻县内的部分整党联络员),对全县56个基层党委、35个党组、3个党总支和1086个党支部分三批进行整顿,对党员进行重新登记。全县2.4万名党员中,重新登记的2.34万人,占94.7%,暂缓登记的161人,暂未登记的113人,不予登记的92人,6人除名,24人被开除党籍。
  1991年3月,县委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若干制度建设的决定》,建立健全了定期议党、分级培训、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党务工作汇报、党建工作检查、党费收缴审结、联系群众、创先争优等各项制度。同时针对党员干部中精神不振、信心不足、班子不团结、为政不清廉、纪律松弛、组织涣散、作风飘浮7个方面的问题,在党内开展作风整顿。是年,全县对21个后进党支部进行调整,撤换党支部成员62名。
  1992年,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达标升级”活动和党员目标管理。全县69个基层党委中,被评定为一类的有7个党委,被评定为二类一级的有18个党委。1182个党支部中,被评定为一类的有183个,被评定为二类一级的有268个,有64个后进党支部摘掉后进帽子。1993年,在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有38名党支部书记,416名党支部委员落选。
  1994年,县委下达《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和整顿的实施方案》,决定结合“抓党建、促经济、奔小康、上台阶”竞赛活动,用3年时间对全县632个农村党支部进行建设和整顿。要求通过整顿,在全县培育建设220个小康示范村,争取有25%的二类党支部提升为一类党支部,三类党支部要全部达到二类以上党支部标准。县委成立以县委书记魏太平为组长的整顿农村后进村党支部领导小组,从县直机关抽调100名党员干部,组成40个整顿后进村党支部工作组,与中共邵阳市委派出的8个工作组一道,同时进驻48个后进村党支部进行整顿。
  1995年,全县共整顿后进村党支部100个,其中市工作组进驻7个村,县工作组进驻41个村,乡镇工作组进驻52个村。期间,对69个后进村党支部进行了改选,更换支部委员87人、支部书记52人,选派5名国家干部下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9名,在全县恢复建立共青团基层组织、基层妇代会、基层民兵组织、村级党团活动室各100个,建立老年协会、治保、调解、帮教、禁赌、护村等村级群众自治组织1420个,制订《党支部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12类、1436种。
  1996年,全县确定71个后进村支部为建设整顿点,分别由省工作组驻2个村、市工作组驻7个村、县工作组驻40个村、乡镇工作组驻22个村进行建设整顿。是年,在全县开展“领导班子创先进、争夺红旗杯”、“领导干部作表率、争夺公仆杯”、“共产党员当模范、争夺奉献杯”三杯竞赛活动。8月,县委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党委管党责任制的决定》,全县各基层党委普遍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同年,通过换届选举,对406个农村党支部进行了调整充实,更换支部书记183人、支部委员562人、恢复群团组织523个。
  1997—1999年,农村党支部建设整顿采取和扶贫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以“建设一个好班子、培养一支好队伍、选准一条好路子、完善一个好体制、健全一套好制度”为目标,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能换思想不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的原则,3年调整村级班子62个,更换支部书记31人、支部委员156人、培训村级后备干部119人,举办党员培训班12期,培训党员2200人次,发展新党员281人,培训入党对象495人。同时对部分乡镇党委成员中存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宗旨观念不强、发展意识薄弱、不学、不和、不畅、不廉、不做等问题,分别以批评、教育、调离、降职、就地免职等措施进行整顿。
  2000年,县委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意见》。2002年,对全县636个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了以学政策、学法制、学科技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在全县评选出10名模范党支部书记和5名优秀村主任作为典型宣传。是年,在全县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更换支部书记85人,选派13名国家干部下村任职。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