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然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702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自然资源
分类号: P96
页数: 9
页码: 73-81
摘要: 本文记叙1982年到2002年邵阳县自然资源情况。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森林资源等。
关键词: 邵阳县 自然资源

内容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982年农业区划查明,全县土地总面积298.87万亩,其中:
  耕地130.33万亩(含田埂、土埂),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3.6%。其中水田61.35万亩,田埂23.18万亩,旱土31.58万亩,土埂14.21万亩。
  林地120.81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0.4%;园地6.79万亩,占2.3%。
  居住用地9.6万亩,占3.2%。
  交通用地1.2万亩,占0.4%。
  工矿用地0.14万亩,占0.04%。
  水域15.83万亩,占5.3%。
  难利用地13.94万亩,占4.69%。
  特殊用地0.23万亩,占0.07%。
  1992年,县内土地资源调查结果,县内土地总面积1996.89平方公里,合299.53万亩,其构成分布状况为:
  耕地90.23万亩(不含田埂、土埂),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0.12%。其中水田64.2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71.18%;旱土26万亩,占28.82%;水田面积中,灌溉水田59.43万亩,占水田总面积92.52%,天水田4.8万亩,占水田总面积7.48%。
  林地117.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9.29%;其中有林地106.61万亩,占林地总面积90.58%;灌木林地3.15万亩,占2.68%;疏林地1.5万亩,占1.28%;未成林造林地5.38万亩,占4.58%;迹地1.04万亩,占0.88%;苗圃129亩,占0.01%。
  园地11.0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68%;其中果园5.68万亩,占园地总面积51.5%;菜地1.42万亩,占12.83%;桑园191.7亩,占0.17%;其他园地3.92万亩,占35.5%。
  牧草地5854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0.2%;其中天然草地5805亩,占牧草地总面积99.17%。
  建筑用地及工矿用地10.6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57%;其中农村居民建筑用地9.22万亩,占86.32%;城镇建筑用地3012亩,占2.82%;独立工矿用地4106亩,占3.84%。
  交通用地1.4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0.49%;其中公路用地8317亩,占交通用地56.51%;农村道路用地6401亩,占交通用地43.49%;港口码头用地0.6亩。
  水域18.30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6.11%;其中河流水面4.81万亩,占水域面积26.28%;水库面积1.46万亩,占7.96%;坑塘水面5.83万亩,占31.88%;滩涂5.30万亩,占28.91%;沟渠8231亩,占4.5%;水工建筑用地864亩,占0.47%。
  未利用地49.5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6.54%;其中荒草地2.36万亩,占未利用地面积4.76%;沙地3743亩,占0.76%;裸土地2934亩,占0.59%;裸岩、石砾地1.63万亩,占3.29%;田埂29.92万亩,占60.4%;土埂14.75万亩,占29.77%;其他面积2118亩,占0.43%。
  第二节 矿产资源
  一、非金属矿
  县内已探明的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石灰石、煤炭、石膏、大理石、重晶石和少量油页岩、高岭土、花岗石、白云岩砾石、硅质板岩、腐殖酸氨(油土)等。
  无烟煤 县内无烟煤矿主要分布于长乐、三比田、枫江溪3矿区,另隆回县的箍脚底矿区和新宁县的丰田矿区均部分延伸县内。全县无烟煤累计探明储量8767.5万吨,保有储量7554万吨,其中工业储量1134.6万吨。含煤面积197.6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9%。长乐矿区北起长乐余家湾,南止新宁县界,东起蔡桥上院子,西止落马水库,含煤面积85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质储量3943.5万吨,保有储量3920.3万吨,其中工业储量580.4万吨。三比田矿区北起霞塘云朝阳村,南止金称市镇芙蓉村,东起赧水河道,西止黄亭市镇兴隆村,含煤面积75.6平方公里,估算地质储量1881万吨。枫江溪矿区北起梽木山,南止大木山,东起孔塘,西止枫江溪,含煤面积36.2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质储量2608万吨,保有储量1541.9万吨,其中工业储量512.3万吨。箍脚底矿区县内部分0.8平方公里,已探明地质储量335万吨,保有储量210.8万吨,其中工业储量41.9万吨。丰田矿区仅在金称市镇金良、黄泥等村占一线边角,含煤面积及储量不明。
  大理石 分布于黄荆、塘渡口、九公桥、黄塘、下花桥、谷洲、郦家坪、五峰铺、白仓、河伯等乡镇,有墨玉、花色两种,储量3.3亿立方米。
  石膏 分布于长乐乡和黄亭市镇,埋藏较深,储量3.6亿吨,居全省第一。
  重晶石 分布于郦家坪镇罗汉村,储量20万吨。
  二、金属矿
  县内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铁、锰、锑和少量铅、铝、铜、铀、钒等。
  铁 分布于霞塘云、塘渡口、黄塘、下花桥等乡镇,储量2250万吨,含铁量24%~40%,主要有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三种。
  锰 分布于岩口铺、小溪市、黄亭市、霞塘云等乡镇,估计储量8218万吨,含锰量25%~35%。
  锑 分布于河伯、白仓、小溪市、岩口铺、罗城、郦家坪等乡镇,储量2.36万吨。
  第三节 旅游资源
  县内无建成开放的风景旅游区,散布的自然景点中,较有开发价值的有:
  双江口 位于县城西2公里,为夫夷水和赧水汇合处。江面开阔,河西为平坦的田荡,有宋代修建的罗公庙和渔父亭遗址。东岸有双庐冲,谷口窄长,腹谷幽深。南岸有山名侯王寨,古木葱茏,传为西汉夫夷侯狩猎处。夫夷水入口处有江心小岛鹭洲,岛上面积约200亩,植被繁茂,为避暑佳地。
  渣滩 自双江口溯赧水上游2公里有渣滩,1980年建成渣滩大坝后,上游形成长6.2公里、水域宽1.8万余亩的渣滩平湖,湖光山色,为县内一景。河西岸有天子岩和天子岭。天子岩洞口离河面约2米,洞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旱洞,长100米,最高处10米,洞内怪石峥嵘,造型奇特,色彩斑斓。下层为水洞,泉水叮咚,暗流宛转,深不可测。天子岭竹林青翠,松杉繁茂,建有天子岭国有林场(又名反封岭林场)。
  城南景点 县城之南2公里,有旺爷山、道公山,两山对峙,遍山竹林。两山间有鲤鱼冲,谷壑深幽,草茂林深。旺爷山建有普济寺。旺爷山东1公里有炎山岭,海拔530.5米,为县城周围最高处,山上松杉茂密,晴日登山一望,县城全貌及周围数十里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山上建有电视差转台。自炎山岭脚下跨207国道,傍道公山而下有深谷名猫儿岩。出谷口南行2公里有珍珠岩。珍珠岩又名甑子岩,洞口陡峭,垂直而下30余米,洞内深邃莫测,洞洞相连,雄峻异常,不知其宽几何。地下暗河,流水咚咚,钟乳石争艳斗奇。因洞口奇险,少有探险者。近年,县城有好奇者,结伴持光架梯攀援而下,观后皆叹洞奇。自珍珠岩绕西1公里过夫夷河,河西岸书堂山有百丈白石壁凌空高悬。石壁下有向阳大坝,坝上碧波万顷。石壁半腰建有仙神庵。自仙神庵拾级而登,上山顶北行即为马鞍山,县城居民每日上山游玩者络绎不绝,山上建有憩心亭。自马鞍山而下即回城区。
  响水洞 位于塘田市镇赤山村。因洞内阴河激水扑石响声咚咚而得名。洞分上下,上洞有四处洞门和可容百人以上的洞室10个。主洞高15米,宽12米,长250米,可容数千人。主洞左侧有4条支洞,第三条支洞有一后洞,亦可容千余人。洞道或宽或窄,或平或险,洞中有洞,千回百转。洞景千姿百态,其石,或似雄狮蹲伏,或如飞龙舞爪,或像罗汉合掌,或状苍鹰展翅。莲花台、观音阁,争相献奇;水晶宫、珊瑚岛,秀姿纷呈。石桥、石林、石柱,晶莹如玉;石桃、石鳖、石灯,惟妙惟肖。下洞更深邃雄奇,险不可测。上洞口10米处,有一堵人工建筑的高墙,高2丈,宽3丈,厚8尺,昔为乡人避官府追捕而修。响水洞又名“完贞洞”,传明嘉靖三年(1524),有唐氏女辛贞为避寇,携弟藏洞中,被掳,寇欲奸之,辛贞使寇先放其弟,复支寇取水,趁机自刎。月后寇平,乡人寻见其尸,颜犹如生乡人葬其尸于洞口,刻碑以彰其烈。
  济公岩 位于河伯乡新坪村。传说济公曾在此洞修炼,遂名岩下有济公庵遗址。洞内高10~15米不等,有12洞厅,22道石门贯穿其间进洞下70级台阶,第一个洞室便是演武厅。过演武厅,进入龙纹厅,洞侧有一排长20米的钟乳石廊柱,浑然天成。隔廊的洞室叫滴水宫,滴水咚咚,池水汪汪,寒凉清澈。再过一石宝塔,然后沿小道依次可通八厅八室。其中,千佛厅、塔林宫、大雄宝殿和蘑菇宫,尤为壮观。石壁似龛,或如塔窗,或像莲台,53堆如塔如堡的钟乳石齐集于此,俨如一尊尊雕像,或仰或卧,或怒或喜,姿态万千。珊瑚塔、珍珠塔、蘑菇塔、灵芝塔、猴塔、花塔,高低不同,结构各异。念珠葫芦、济公破鞋,别致有味。石香炉、石盆景,随处可见。洞深处,有一狭窄洞口,阴气嗖嗖,深邃莫测,洞壁刻有8个大字:“左通广西、右走四川”。20世纪90年代,曾有人计划开发济公岩为旅游景点,因资金无着未果。距济公岩1200米处有豪珠岩,因洞似一巨大佛珠而得名。洞内面积及景致与济公岩大体相似,造型布局较济公岩尤绝。因洞口极窄,少有探险者。
  阳乌岭 县内名山,位于黄亭市镇兴隆村,昔为夫夷侯国和都梁侯国分界处,亦为佛教胜地。山上苍松翠竹、鸟语花香。明洪武三年(1370),山顶始建有寺院两座,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20世纪50年代后,寺院和历代文人墨迹均被毁。20世纪90年代,村民集资复修寺院。
  四尖峰 位于河伯岭山脉北端,白仓镇境内,北山脚距县城21公里。清道光二十五年《宝庆府志》载:“四峰山,一名四望山,一名四尖峰,西首于新宁杨青河伯大岭,山南为东安”。四尖峰由大小11座山峰组成,其中有四座山峰突兀耸立,形如指尖,故名。又因昔时登之可望4县(武冈、邵阳、新宁、东安),故又名四望山。面积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74米,山体东南峻险,西北缓,从山脚的代家冲至山顶,直线距离1.5公里。四尖峰山势险峻,峰顶尖,山脊窄,登极山顶,俯视山下,心悸目眩。且地扼宝永要冲,易守难攻,历为兵家用武之地。山上杉林密茂,东山谷内有石盆水库,碧波荡漾。山脚下有白仓田荡,十里风光一览无余。东北山脚下有观音阁,西山脚下3公里处有奣岩,均可游览避暑。
  高霞山 属四明山余脉,位于县境东南部,为邵阳与东安两县界山,主峰海拔813米,昔为道教胜地,山上古木参天,十分幽静。旧志载:“高霞山后枕四明,前襟霞水,左引小寨,右挹东井,为县南第一名山”。山顶有唐代修建的高霞观、药庵遗址,相传为唐代真人李震修道采药处。明末清初,宝庆名人多匿迹于此。岭东有谭家岭、三角岭(海拔919米),山势高峻,溪流淙淙。
  桃花岛 位于九公桥镇塘洪村资江河心,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碧草翠竹,岸柳桃花,为县内游览胜地。20世纪末,县人曾在岛上建有宾馆和休闲设施。距桃花岛下游3公里处的资江东岸有市林科所森林公园。
  第四节 水资源
  县内年平均降水总量24.22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总量11.03亿立方米,占降水量的45.5%,灌溉还原水量为1.7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2.73亿立方米,耕地亩均1821立方米,人均1708立方米。客水年均径流总量86.14亿立方米,其中夫夷水为34.94亿立方米,赧水为50.32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9.24万千瓦,其中夫夷水占31.6%,赧水占23.6%,资江干流占35.9%,檀江占5.8%,湘江水系占3.1%。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一、野生植物
  1982年农业区划调查和1984年林木种源普查结果,县内野生植物有191科、485属、1166种。其中木本植物95科、268属、717种,草本植物96科、217属、449种。其中:
  裸子植物门有苏铁、银杏、松、杉、柏、罗汉松、三尖杉、红豆杉等8科共31种;
  被子植物门有杨柳、杨梅、胡桃、桦木、榛、壳斗、榆、桑、荨麻、山龙眼、桑寄生、毛茛、木通、小檗、黄荆、木兰、八角、五味子、腊梅、香樟、伯乐树、海桐、金缕梅、杜仲、悬铃木、蔷薇、含羞草、苏木、蝶形花、芸香、苦木、楝、大戟、交让木、鼠刺、黄杨、漆树、冬青、卫茅、省沽油、茶茱萸、槭树、七叶树、无患子、清风藤、鼠李、葡萄、杜英、椴树、锦葵、梧桐、猕猴桃、山茶、大风子、胡颓子、千屈菜、石榴、珙桐、兰果树、八角枫、使君子、桃金娘、野牡丹、五加、山茱萸、山柳、杜鹃、越桔、紫金牛、柿树、山矾、野茉莉、木犀、醉鱼草、厚壳树、荚竹桃、马鞭草、茄、玄参、紫威、茜草、马褂木、忍冬、绣球花等84科共683种;
  单子叶植物门有禾本、芭蕉、棕榈、菝葜4科26种。
  县内野生植物中:
  属国家一级保护品种的有珙桐、银杉、水杉、马褂木(鹅掌楸)、红豆杉、苏铁、银杏、伯乐等8种,分布于河伯岭林场、五峰铺林场;
  属国家二级保护品种的有资源冷杉、喙核桃、长瓣短柱茶、蓖三尖杉、连香树、独花兰、马蹄参、长柄双花木、香果树伞花木、杜仲、福建柏、巴车木莲、金钱松、绒毛皂荚、楠木、厚朴、石碌含莲笑、香樟、白杉、水青树、观光木、长果秤锤树、花榈木等24种;
  属国家三级保护品种的有穗花杉、舌柱麻、白桂木、华南栲、黄连、华棒、金钱槭、八角莲、领青木、天麻、野大豆、黏木、黄枝油杉、柔毛油杉、小花木兰、红花莲、乐东拟单性木莲、闽楠、桢楠、广东松、黄杉、青檀、白辛树、牛枫荷、紫茎、银鹊树、任木、江南油杉、巨紫茎、银伸树、中华王加、青钱柳、檫木香榧、巴山榧树、红花木兰、金叶白兰花、白克木、香桦、湖南石槠、金毛柯、湖南山核桃、山羊角树、山拐枣、云山椴树、瑶山梭罗、东方古柯、红椿、天狮粟、滇楸、巨薇、方竹、桂竹、五味子、石斛、蔓荆子、紫草、龙胆、天门冬、黄皮树、天竺桂、阴香、川桂皮、细叶秀桂、紫桂、薯蓣、黄山药、紫黄姜、山萝藓、黄荆等69种。
  二、野生动物
  1982年农业区划调查及1988年核查,县内野生动物有168种(不含昆虫),其中:
  脊椎动物门哺乳纲主要有狐狸(俗名野狗子)、貉(狗獾)、黄鼬(黄鼠狼)、獾(猪獾)、山獾(田毛猪)、水獭、香鼬、青鼬、狸子(野猫)、豪猪、穿山甲(鳞甲)、獐、麂、刺猬、蝙蝠(檐老鼠)、短耳兔(野兔)、松鼠、山鼠、田鼠、家鼠、竹鼠等。
  鸟纲主要有绿头鸭、斑嘴鸭(野鸭)、白鹭、雁、翠鸟(渔公鸟)、秧鸡(禾鸡)、鹰(岩鹰)、鹞、环颈雉(野鸡)、锦鸡、竹鸡、鹧鸪、鹌鹑、红嘴、鸮(猫头鹰)、麻雀(有黄雀、山麻雀、屋麻雀3种)、燕、黄眉鹀、杜鹃(布谷)、啄木鸟、喜鹊、乌鸦(老鸹)、斑鸠、鹊鸲(茅肆婆婆)、八哥、画眉、黄莺、黄眉柳莺、白头翁、相思鸟、穿树皮。
  鱼纲主要有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长春鳊、鲤鱼、鲫鱼、银鲴、赤眼、鲈条、胡子鲶、螃鲏(苦比屎)、花魤、蛇鮈、乌鳢、泥鳅、刺鳅(沙鳅)、鳝鱼(黄鳝)、竹筒鮠(黄刺古)、胭脂鱼(石鲫鱼)、虾虎、麦穗鱼。
  爬行纲主要有龟、鳖(团鱼)、蜥蜴(石龙子、麻蜥两种)、壁虎、蟒蛇、钝尾两头蛇、赤链蛇、草锦蛇(草鱼蛇)、锦蛇(菜花蛇)、水赤链蛇、乌梢蛇、中华水蛇(泥蛇)、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五步蛇、蝮蛇、烙铁头、竹叶青。
  两栖纲主要有青蛙、虎纹蛙、牛蛙(石板麻蝈)、金钱蛙、土蛙(土麻蝈)、中国林蛙、黄叶麻、大树蛙、蟾蜍(癞皮麻蝈)、大鲵(娃娃鱼)。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主要有蜂(蜜蜂、黄蜂、赤眼蜂等)、蚁(蚍蜉、蚂蚁、白蚁等)、蝉、螳螂、蝗(种类很多)、菜粉蝶、黄守瓜、蚊、蚤(狗虱)、虱、臭虫、蟑螂(偷油婆)、蝇(青蝇、苍蝇)、牛虻、蜻蜒、蟋蟀、蝼蛄(土狗子)、灶马(灶鸡)、斑蝥、莎鸡(纺织娘)、天牛(旧称蝤蛴)、蜉蝣、莹虫等。
  蛛形纲和多足纲有蜘蛛、蜥蜴、蜈蚣、蚰蜒、百节虫(箭毛虫)等。
  甲壳纲有对虾(米虾、长臂虾两种)、河蟹。软体动物门有蜗牛、河蚌、田螺。环节动物门有蚯蚓、水蛭(蚂蝗)。
  县内野生动物中:
  属国家一级保护品种的有黑麂、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灰腹角雉、红腹角雉等5种,分布于河伯岭林场、资水流域;
  属国家二级保护品种的有猕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果子狸、金猫、渔猫、花田鸡、河麂、白琵鹭、鸳鸯、铜鸡、金鸡、白鹇、勺鸡、白冠长尾雉、灰鹤、小杓鹬、平胸龟、虎纹蛙、大鸨、大鲵、茳鲟等23种;
  属国家三级保护品种的有鸬鹚、池鹭、苍鹭、绿鹭、牛背鹭、大白鹭、白鹭、夜鹭、野鸭、小白额雁、鸿雁、豆雁、斑头雁、竹鸡、鹌鹑、环颈雉、董鸡、小田鸡、红腹田鸡、野水鸡、白骨顶斑胁田鸡、山斑鸠、红腹松鼠、豹鼠、中华竹鼠、银星鼠、豪猪、狐貉、黄鼬、青鼬、鼬獾、红嘴相思鸟、刺猬、蛇、蟾、龟、野兔、蛙等38种。
  第六节 森林资源
  一、树种
  县内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华东区系。据1981年农业区划调查,全县有木本植物83科,228属,486种,其中含树种10种以上的科有樟科、壳斗科、薇科、山茶科、蝶形花科、大莪科、芸香科、鼠李科、忍冬科、榆科、冬青科、杜鹃科、木兰科、竹亚科等14科。
  县内用材林中的主要针叶林树种有马尾松、杉、柳杉、侧松、圆柏、樱罗柏、火炬松、湿地松、华山松、金钱松等。用材林中的主要阔叶林树种有檫、樟、枫香、木荷、柞、刺楸、麻栎、小叶栎、青网栎、苦楝、黄檀、桂支、君迁子、白栎、光皮桦等。
  县内经济林中的木本粮树种有板栗、柿、枣等,木本油树种有油茶、油桐、乌桕、栾树、千年桐、油橄榄等,其他果木树种有桔、柑、橙、桃、李、梨、枇杷、石榴、杨梅等,其他特种经济林树种有梧桐、女贞、杜仲、厚朴、桑、银杏、山苍子、黄柏、棕榈、盐肤木、漆树、茶树、花椒、雪花皮、黄栀子等。
  县内防护林树种有垂柳、枫、杨、珊瑚树、重阳木、紫穗槐、刺槐、枸、杜荆等。
  县内风景林树种有桂花、木荷、合欢、紫荆、南天竹、大叶黄杨、海桐、夹竹桃、小叶黄杨、雪松、火力楠、鹅掌楸等。
  县内村旁、屋旁、路旁、水旁的四旁绿化树种主要有泡桐、欧美杨、喜树、兰果、香椿、黄连木、皂夹、悬铃木、石楠、罗木、柞树、桂皮、酸枣树、臭椿、榔榆、冬青树、丛竹等。
  县内竹林品种有楠竹、苦竹、刚竹、金竹、箭竹、青皮竹等。
  县内树种中,属国家保护树种的有银杏、香果、杜仲、伯乐、巨紫荆、三杂杉、穗长杉、天竺桂、黄连、八角连、天麻、银钟花、厚朴、凹叶厚朴、楠木、花榈木、桢楠、青檀、白樟树、罗汉松、山茶花及人工栽培引种的水杉、七子花、鹅掌楸、金钱松、台湾杉、天女花等27种。
  二、林地 林种
  面积 1981年,全县第三次林业普查时,有林业用地126.82万亩(其中有林地109.02万亩),比第一次森林普查时的1958年少66.13万亩,比第二次森林资源普查时的1975年增加2.66万亩。当年全县109.02万亩有林地中,用材林和经济林分别为69.07万和39.95万亩。
  1982年后,一度出现农民趁山林承包之机,大肆砍伐森林,使全县林业用地再度减少。1986年,全县林业用地减至114.62万亩,有林地减至101.15万亩,其中用材林62.79万亩、经济林37.64万亩、防护林0.72万亩。用材林中,松林44.72万亩、杉林12.64万亩、阔叶林2.53万亩、柏树林4500亩、竹林2.45万亩。经济林中,油茶林31.22万亩、油桐林0.34万亩、果木林6.08万亩。
  以后,全县有林地面积略有回升。2000年,县内进行第十个五年计划森林资源调查时,林种划分增加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原来的用材林和经济林中,有46.4万亩划为防护林。是年全县有林地面积111.3万亩,比1981年增加10.15万亩。其中防护林46.4万亩、用材林45.23万亩、经济林19.2万亩、特种用途林0.46万亩。用材林(不含划为防护林中的用材林,下同)中,杉木林6.3万亩、马尾松林30.05万亩、国外松林1.95万亩、柏木林1.95万亩、速生阔叶林(含欧美杨)2.7万亩、中速阔叶林0.3万亩、慢生阔叶林0.75万亩、竹林0.11万亩。经济林中,果木林5.4万亩、药用林885亩、林化原料林855亩,其余为油茶林。按林种年龄分,幼林5.98万亩,中熟林16.5万亩,近熟林39.6万亩,成熟林7.5万亩,过熟林0.3万亩。
  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2000年,全县划定国家重点防护林46.4万亩,特种用途林0.46万亩,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有林地23.4万亩、疏林地450亩、灌木林地16.5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55万亩、无立木林地70亩。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按用途分,有水源涵养林33.6万亩、水土保持林11.25万亩、护岸林57亩、护路林1628亩、国防林4430亩、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123亩。
  油茶林 油茶林昔为县内主要经济林,主要分布于黄亭市、蔡桥、长乐、小溪市、金称市、霞塘云、黄塘等乡镇。20世纪70年代,邵阳县曾为湖南省油茶生产基地之一。1978年,县内有油茶林约30.08万亩,当年产茶油860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油茶林承包到户经营。1986年,县内有油茶林31.23万亩,当年产茶油1050吨。以后,农民收入渠道增多,油茶生产在农村经济中地位降低,管理粗放,油茶林逐年减少,树龄老化。至1990年,全县油茶林减至28.94万亩,其中疏残林16.61万亩,占整个油茶林面积57.3%。1993年,邵阳县被定为湖南省第二批油茶低改工程项目县,至1996年,先后完成油茶林常规改造0.8万亩、老残林更新改造0.7万亩,但仍无法扭转县内油茶生产滑坡的局面。2000年,县内约有油茶林面积28万亩(含划为防护林的油茶林面积)。
  三、活立木蓄积量
  1981年,全县第三次森林资源普查时,有活立木蓄积量133.73万立方米,比1958年减少24.28万立方米,比1975年增加29.21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130.7万立方米、疏林蓄积2.3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0.73万立方米。林分蓄积中,松林100.3万立方米、杉林23.56万立方米、阔叶林5.09万立方米、柏树林0.72万立方米。按树龄分,幼林111.8万立方米、中龄林17.48万立方米、成熟林0.79万立方米。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农民担心政策会变,趁山林定权发证后将山林承包给农户个体经营之机,大肆砍伐林木,使县内森林活立木蓄积再度减少。1986年,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13.93万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103.6万立方米、疏林2.42万立方米、散生木1.83万立方米、四旁树种6.08万立方米。按树龄分,幼林42.68万立方米、中龄林49.94万立方米、近熟林9.33万立方米、成熟林1.66万立方米。
  以后县内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农民森林保护意识加强。加之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大量代替木材,煤、电、天然气等生活能源大量取代柴薪,森林砍伐量减少,活立木蓄积量迅速增加。1995年,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46.6万立方米,其中属集体林地的129.89万立方米,属国有林地的16.72万立方米。当年县内活立木蓄积量中,用材林占134.2万立方米;按活立木类型分,林分蓄积136.95万立方米、疏林蓄积0.85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26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7.55万立方米。林分蓄积中,杉木36.5万立方米、马尾松87.66万立方米、国外松2.27万立方米、速生阔叶林4.64万立方米、杨树0.024万立方米、中生阔叶林2.75万立方米、慢生阔叶林2.38万立方米、柏树0.73万立方米。用材林活立木蓄积中,杉木26.67万立方米、马尾松86.54万立方米、国外松7.58万立方米、柏树2.07万立方米、速生阔叶林6.26万立方米、中生阔叶林1.72万立方米、慢生阔叶林2.28万立方米。是年,县内共有楠竹399.29万株,杂竹1.56万株。楠竹林分中,集体连片的394.81万株、散生1.48万株。以后县内活立木蓄积量逐年增加,2002年,县内活立木总蓄积量214.76万立方米。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