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鳏寡老人供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5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鳏寡老人供养
分类号: C913.7
页数: 1
页码: 5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主要是农村经济组织筹集,国家给予适当补助。
关键词: 社会 救济 老人供养

内容

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时分给农村鳏寡老人的田地,由村组发动群众帮助耕作,或请人代耕,国家给予临时救济。1954年,农村建立互助组,则由互助组包工代耕,辅以国家救济。农业合作化后,对生活无依靠的鳏寡老人实行“五保”(保吃、穿、住、医、葬)。1958年春,全县“五保”供养的有2567户、3152人,当年秋,全县由人民公社建敬老院50所,入院老人1541名。1960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停办,仍回生产队享受“五保”待遇。1983年,为完善“五保”供给制度,对全县鳏寡老人进行了普查,确定“五保”户2036户、2418人,并发给《五保供应证》。供应办法:城镇的52人拨专款供养。农村的2366人,其中由生产队或大队筹钱、粮、物供养的1237人;包给社员照顾的67人;包给亲属照顾的243人;由生产队安排专人照管的18人;对生活能够自理的801人划给双分责任田和自留山,内有781人由亲属代耕包养,20人请工自耕。凡划给“五保”户的责任田,一切上缴和提留免交。
  1984年以来,先后有树林、月溪、茶铺、高沙、江口等乡、镇和管竹乡棉花村办敬老院,共有31名“五保”老人入院集中供养。1985年,县人民政府在城关镇高渡村修建洞口县光荣院,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已接收孤老烈、军属和孤老复员军人20名入院,配备专人管理。每人每月发零用钱8~15元,逢年过节,县党政领导前往看望慰问。
  “五保户”的供养经费,主要是农村经济组织筹集,国家给予适当补助。1962~1986年国家发给“五保户”救济款32.13万元,年平1.28万元。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