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旅游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11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旅游资源
分类号: F590
页数: 4
页码: 125-128
摘要: 本段描述包括一 城关旅游区,二 山门旅游区,三 半江旅游区,四 金龙寨旅游区。
关键词: 旅游 资源 洞口县

内容

洞口县西北面群山起伏,层峦叠嶂,东南面溪河纵横,田垄广阔,风景优美,古迹甚多。明末进士方密之(以智),畅游竹市、洞口后,曾咏《同镜山人游洞口》(游洞口林谷):“天地一时小,惟留洞口宽,名山藏日月,野老想衣冠,石问谁人语,松知此岁寒,几家烟火在,题作鹿门看。”新中国建立以后,洞口建设得更为美丽。名胜古迹更添异彩。
   一 城关旅游区
   城关镇旅游区沿平溪江自西向东有“双壁岩”、“伏龙洲”、“迴龙洲”等旅游点。
   (一)双壁岩 双壁岩又名洞口塘,古名峡谷口。在县城西四公里,处平溪江出雪峰山峡谷口,两岸山峰巍峨屹立,江流水大湍急,浪遏飞舟,风景雅致,素为游览胜地。明末方密之《游洞口双壁岩》:“避秦箫鼓在渔船,仙迹犹存旧爨烟。石壁未经人一语,名山留得月千年。夜窥翡翠屏前镜,诗写桃源洞里天。鸡犬无声炉尽灭,丹青难与世人传。”嗣后有贡州高笏圭有步前韵《和方密之游洞口双壁岩》:“载洒探幽一叶船,俄来谷口破苍烟。奇迹纪胜双悬岸,佳句留题几历年。古洞花飞新夜雨,寒潭月印旧时天。登临欲问挥毫客,片石而今孰与传。” 双壁岩地势险峻,扼要冲之地,上穷云贵,下控衡邵,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今上游半公里许修建了长112米的石砌单波双曲公路石拱桥,下游100米处建有四清大坝和电站。附近新居林立,每当夜暮来临时,万家灯火,把山谷装扮得十分美丽。
   (二)迴龙洲、文昌塔、伏龙洲 县城东面平溪江心,有一个长约两华里的小岛,形似巨龙回头,故名迴龙洲。岛上古木参天,青藤翠蔓,攀缘缠绕,终年葱绿苍翠;群鸟展翅,互相追逐,跳跃吟唱,为岛上增添许多生趣。清咸丰十年(1860)在平溪江北岸修建了文昌塔,高43米,七级八方,铁顶铜铃,飞檐翘角,斗拱整齐。塔顶有树如华盖,四季常青。登塔四眺,全城景色尽收眼底。隔水与迴龙洲相望,平阔的江面上,倒影参差。塔身入门处有联曰:“碧水环流,地疑蓬岛;青云直上,人在琼霄。”登塔远望,如入云端。 站在迴龙洲上,西眺伏龙洲,树木葱笼,紧靠洲头;东俯银波荡漾,星屿棋布;北仰古塔高耸,隔水相望;南望园林翠郁,烟水迷茫。方以智游此,留有“绕过清溪疑仙岛,人从何处问苍天”的佳句。1952年建有洞口县迴龙洲管理所,配有专人经管这两洲一塔,已培植各种树木花草近百万株。岛内还有黄檀、火力楠、云山楠等珍贵树木200多种。1980年建有石砌拱桥,使迴龙洲与城关镇系为一体,更为壮观。
   二 山门旅游区 山门历史悠久,宋代为武冈境内十寨之一,很早就形成了墟场集市,为商贾通衢之地。在近代史上又很有名气。几处旅游点,都有开发价值。
   (一)桐山瀑布群 县城北面约47公里处有一条绵羊溪,全长约12公里,发源于桐山乡北面毛平界,两岸万亩原始次森林,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溪流时而穿过深谷,时而流经悬岩,或涓涓而流,或凌空飞泻,急流击石,波涛滚滚,形成了二十多处瀑布群。瀑布群成系列分布,是山区的独特奇观。这些瀑布四季各有特色:春季瀑布雪白,浪花温和;夏季气势凶猛,清凉入骨;秋季缓缓直流,悠悠情思;冬季水瘦石出,流声清远。沿绵羊溪而上,可以看到最低的多级“和尚”瀑布,每处瀑布高九尺,一梯接一梯,九九如数。再沿着“和尚”瀑布往上登攀,只见两块巨石劈天盖顶,雨花千重。巨石上头有一处约四十米高的瀑布飞泻而下,气势宏伟。此瀑布源出深浅莫测的石潭,潭碧如黛。石潭上头又有三支瀑布水飞泻潭内。
   (二)黄湾姐妹泉 县城北面50公里的桐山乡黄湾村有两口泉,一日冷泉,终年摄氏4度;一曰温泉,终年摄氏48度。冷泉水含有铁、钙等化学元素,常饮此水,可以清目、提神、健胃、补肾,可治心脏、结核、肝炎等疾病。温泉水含有硫、镁、锌等化学元素,常用此水沐浴,能使皮肤红润,头发青幽,可治关节炎、皮肤等病。当地人民历来用冷泉水当茶喝,用温泉水洗脸、洗澡,他们肌肉发达,身体强壮,不患结核、肝炎、肠胃、皮肤病和关节炎等,年寿多在八九十岁以上。 相传在很久以前,黄湾是一片早地,四季无雨,人们饮水,要翻山越岭,往返十数里。某年腊月,北海龙王独有的一只赤色水鹿,私奔黄湾一带作乱,龙王命其子前来擒拿回宫。赤色水鹿炼有仙术魔法,龙子无法降服,后来得一个九岁樵童相助才生擒水鹿,龙子以珍宝相谢,樵童不取,但求给此地一口冷泉和一口温泉。龙子答应了樵童,随口吟道:“岁岁刀耕千年林,恩赐黄湾冷温泉。”果然,第二天,屋前田垄里一处热气腾腾,温泉涌出;屋后山上流水潺潺,冒出冷泉。从此,这里的人们告别了干旱,饮上了甘泉。因为冷温两泉是同时出现的,故称为“姐妹泉”。
   (三)石柱溶洞群 石柱乡在雪峰山东麓,县城东北面,是全县溶洞最多的乡之一。落水洞、棋盘洞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落水洞 位于石柱乡石柱村戴家塘山冲中,距县城33公里。戴家塘横直约2平方公里,四面高,中间低,所有积水均从岩洞流走,故名落水洞。洞口位于戴家寨山脚下,宽20余米,高15米,下层为阴河,流水潺潺;上层洞底平坦,四季干燥。洞中可容数千人,公社曾在洞内开过群众大会。洞内的钟乳石有的似巨人,有的如猛兽,有的像高塔,有的宛若奇花异草,千姿百态,神奇壮观,令人流连忘返。
   (二)棋盘洞 位于戴家村对门的棋盘山上。洞口宽20米,高12米,深150米。洞中有甘冽清泉,常年不竭。洞口清风习习,暑天,人们常在此纳凉憩息,取水解渴。入洞50米处,有一小平台,能容数十人。台上有一石似桌,四周有四石如椅,可供人坐着对弈,故名棋盘石,岩洞因此而得名。相传从前有八仙常在此下棋,一凡人每在旁观看,八仙见其笃厚,欲度他脱俗入仙,多次点化他说:“洞中共有几人?”凡人却置自己于众仙之外,总是回答道:“共八人”。八仙去后,凡人得悟,懊悔不已,便长天在此守候,望仙重来此对弈,可是望眼欲穿,终不遇,天长地久,凡人便变成石头。现洞壁上有巨石,酷似巨人,望着远方,群众称为“望仙石”。
   三 半江旅游区 半江位于毓兰镇境内的雪峰山凤凰岭下,是一条长达六公里的大山谷。两侧悬岩耸立,直插云汉;苍松古柏,郁郁葱葱;瀑布飞泻,直下九天。半江上游分左右两江,中夹一座大山。左江流经打鼓岭,有桂林漓江之秀;右江流经道溪江,有长江三峡之险。每逢天下雨,左江水清,右江水黄,双双流入双江口,形成青黄各一半,故称半江。石潭之中,常有枯枝落叶浮集一团,形似圆球,两水冲动,团团旋转。双江配圆球,有青黄二龙戏宝之雄姿,有泾渭分明之奇观。 大自然的神工巧匠,把半江的山石雕刻成一个艺术的海洋,神话的世界。山上有八仙下棋用过的棋盘和八仙凳;有木鱼出山时尾巴拍在石壁上留下的印痕。还有巨大的潲盆石……凡此种种,栩栩如生。 半江谷口,有一个突出的石狮,头顶蓝天,脚踏江岸,张口竖耳,回首遥望。离它数公里外的天堂山上,有一条张口朝天呼啸的“巨龙”,眼看就要腾空而起。高耸于狮子石和呼啸龙之上的凤凰岭,就象一只展翅高飞的金凤凰。夏秋凌晨,岭上浓雾翻滚,“金凤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传说凤凰岭上有金凤、金牛、金马。它们开天辟地,造出凤凰岭下牛栏山的土肥水美的万顷良田,使这里的劳苦人民过上早涝无忧,年丰人寿的幸福日子。 半江谷内,五峰联立,宛如五位老人并肩倚背,伫立言笑,称曰“五老峰”。五老峰对面峭壁上,有奇石突出,酷似桥墩,凌空耸立,人望脱帽。相传有位仙人云游至半江,一时心血来潮,欲将凤凰岭下肥沃田园,变成海洋,把凤凰岭和曹立岭作为海的两岸。为了行人方便,先用一晚在两岭之间架设“仙桥”,一俟桥成,即发水造海。但怜惜民间疾苦的石鸡公不忍黎民遭殃,提前啼鸣报晓,桥半修而毁,海未成,黎民得救,但它自己却犯了天条,被“雷公”打掉了“嘴巴”。至今还留有“仙人架桥鸡公叫,雷打鸡公土地笑”的神话。土地笑,一是嘲笑雷公不明事理的鲁莽行为,一是赞扬公鸡的勇敢精神。凡游过半江的人,仰望“石公鸡”、“石土地”、“桥墩石”莫不驻足神往。
  五老峰之间,另有一峰状似妇人,其中有九个巨石相互错立,俨然如九个顽童爬在母亲的胳膊、大腿之上,依依相亲,称“九子太婆峰”。 半江谷内有二大石洞:一在半江谷口,终年流水,名曰凤凰洞,后因修半江水库,被坝堵塞,今无洞可寻;一在九子太婆峰侧,四季干燥,名日长生洞,前人有诗赞曰:“是谁横跨青牛背,怡然此去长生洞。” 半江不仅山青、水秀、石奇、洞美,而且冬暧夏凉,历为避暑养身之地。相传明末有贺姓官吏,厌恶浊世,弃官为民,四乡游说,路过此地,疑入仙境,便在半江双江口北岸的冷泉旁边,筑居茅棚以修道养身,白天上山采药为民治病,晚上编结草鞋相送行人赶路,卒后葬狮子山的狮子口。清初在茅棚故址建有贺仙殿。殿东修“三笑亭”,雕龙画凤,十分壮观;亭两面有清泉,常年不竭,醇香甘冽,内含特种矿物质,能治百病,群众称它为贺仙泉。从前来贺仙殿求神拜佛,讨水治病者甚众。1919年为方便群众,在半江峡口出口处修建贺仙石拱桥,跨越半江河。一道长虹连两岸,风景更为雅致。 1957年县人民政府在峡谷两端双江口处拦河筑坝,修起半江水库。坝为钢筋混凝土弧形滚水拱坝,高42米,长131米。春夏库水从坝上翻滚而下,浪花四溅,形成人工瀑布,使美好河山更添几分秀色。1985年经省级、香港有关单位科学化验,贺仙泉水含有的矿物质为二氧化碳、重碳酸根、钾、钠、镁、钙、可溶氧化硅、硒等50多种元素,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化痰、助消化、除肺炎、降血压、强心肌之神功。能防治心血管、肠胃、高血压、关节炎、癌症等疾病。
   四 金龙寨旅游区 金龙寨旅游区位于县城东16公里的竹市镇境内。它包括金龙寨和猫儿洞两个旅游点。金龙寨是一座奇山,孤峰卓立,巨石峥嵘,平溪江绕山回流,艳阳照耀,状若金龙。古时有人在此建寨,故名金龙寨。山巅原有古寺,寺旁有甘冽灵泉,常年不竭。明末方密之游览至此,为古寺书写楹联:“拔地千寻,碧汉空中悬古寺;离天三尺,白云堆里响残钟”。意气轩昂,用语清新。清代学者刘文徽登临时赋《金龙山》诗:“胜迹遗前志,孤峰占斗南。书夹椽壁立,结雾豹文含。倚石成僧宇,披云架佛龛,高高从仰止,几辈识登探。”写古寺结构,亦甚峻伟。现在金龙寨树木成林,山青水秀。 猫儿洞位于金龙寨西南面1公里处的猫儿山上。洞口宽约5米,高约6米,长约500米。溶洞面积不大,但平坦干燥,岩质坚固,经常有人前去览胜。洞内有“天楼”,高约7米,可容数十人。洞壁上怪石之多,神话故事之奇,使人美不胜收,留连忘返。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