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源流与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6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源流与分布
分类号:
C95
页数:
3
页码:
567-5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邵阳市回族人口源流与分布的情况。
关键词:
源流分布
回族
邵阳市
内容
历史典籍称回族为“回回”。“元代回回遍天下”,元末,境内便有朝廷委派的回族流官。武冈路总管府外家奴和判官撤的迷失便是回回人。回族大批徙入并定居境内,则始于明初。洪武初年,宝庆卫从益阳移至邵阳,因征调和用兵,一批回回将士及屯垦人户从南京、北京等地进入境内,不少人因而定居落籍,成为邵阳回族来源的主要成份,也是进入湖南最早的一支回族。
明洪武元年(1638),马姓回族先祖马成从南京迁来,典籍称为“金陵马氏”。《马氏族谱》记载:“公讳成,吾族始迁祖也,世居江南通州泰兴县(今属江苏省)。元至正时,官枢密院使,丰采百僚。明洪武改元,公挂冠嘉遁至湖南宝庆府,爱其山水之胜,遂卜居于郡垣之西。”道光《宝庆府志·氏族表》的记载亦与之印证:“百户马氏,其先曰成,南直隶通州泰兴人。洪武元年隶宝庆卫籍。”是年,张姓与苏姓回族,也从北京迁来宝庆。道光《宝庆府志》记载:“指挥张氏,其先曰璞罗德,北平三河人。洪武元年,授宝庆卫指挥,食屯田百余亩,于武冈之车林铺鸡脚塘(今洞口县石背乡车轮村)”。璞罗德到湖南任职后才始用张姓。《张氏族谱》中记载,璞罗德“原属回教经名”,后来“赐姓于明初”,始称张氏。苏姓回族始迁祖苏通,系北直隶顺天府人,和璞罗德一起授指挥之职,征调到宝庆府,居于宝庆城西黄土墙。洪武二年(1369),又有海姓、蔡姓回族分别从北京和南京迁来宝庆。
马、张、苏、海、蔡等回族始祖定居宝庆后,城内马家巷、张家冲、苏家巷、海家巷、蔡家坪等,均因回民长期聚居而得名。回民后裔有的世居于此,有的从洪武年间开始,因军事上征调及谋生等多种因素,陆续迁徙外地,其迁徙散居范围较为广泛,不仅遍布境内各县,而且到了湖南大部分县份及川、黔、滇、桂等省。
马氏始祖马成共有五子,其长子、次子及其后代,从洪武末年起,先后随军出征贵州阿黑、都匀,云南肇关、南康,广西柳州及境内武冈、城步等地,达数十年之久。第三子马智自洪武年间徙居武冈县紫阳乡马家渡(今隆回县天福乡黄花村),后又迁至紫阳乡的马家冲(今隆回县山界回族乡),其母苏氏亦随子西迁,殁后葬紫阳乡永丰一都六甲(今山界回族乡老屋村),其墓及碑至今犹存。第五子马信,永乐年间从军迁徙到云南。据《马氏族谱》记载,马成后裔因随军出征,有较多的人迁徙到四川成都、泸州及绵竹、隆昌、富顺、内江等许多地方,有一部分迁徙到贵州铜仁、广西柳州、桂林及云南一些地方,有的留居下来在当地镇守并随之落籍。在宝庆府境内,明景泰年间,马成后裔中的一些人随军赴城步征讨苗民起事,遂在城步落籍,后又迁栏牛峒定居,城步始有回族繁衍。
张姓回族落籍宝庆后,先居张家冲。明永乐年间,除璞罗德长孙张登云的部分后裔留居宝庆城外,其后裔一支从宝庆西徙武冈县车林铺鸡脚塘,世袭耕种屯田,有的辗转迁入长沙府善化、宁乡等县,而后又远徙安徽南陵县;另一支南迁邵阳县青草(今永兴乡青草回族村),其后裔有的迁居宝庆西路桃花坪(今隆回县城),有的远徙广西临桂县。明万历年间,张姓回族的一支迁宝庆北路乌龟坝(今属新邵县)。明中叶以后,还有部分张姓回族,迁居省内沅陵、麻阳、溆浦、东安、新宁等县,有的远徙到四川成都及华阳、什邡、仁寿、犍为等地。
苏姓回族亦自明永乐年间从宝庆府城内黄土墙,迁南路砀山冲(今郊区面铺乡苏家民族村),以后陆续向外迁徙,《苏氏族谱》记载:“子孙繁衍迄九世至十五世之间,或出仕,或外商,或从军,或工艺,陆续迁蜀、黔、桂、滇各县及益阳、汉寿、武冈、隆回等县。”明成化年间,便有一支苏姓回族迁宝庆东路九龙岭(今邵东县九龙岭乡民族村)。弘治年间,又有一支苏姓回族因从事商贾而定居城步。海姓回族始祖海盟石落籍宝庆后,洪武十三年(1380)又奉调贵州毕节卫,其长子、次子均随父徙黔,第三子留居境内,后裔枝繁派衍。
清代至民国时期,回族外迁内徙,遍布境内各州、县,又有部分回民因出仕或从商先后从常德、桃源、长沙等地徙入邵阳,加之回汉通婚等因素,邵阳回族除马、张、苏、海、蔡等5大姓外,陆续增加郑、黄、李、杨、丁、杜、邓、刘等姓氏。清光绪年间,张姓、马姓、苏姓等回民,还分别从邵阳城内及东路仰山殿、九龙岭,迁至今新邵东江、陈家桥、光裕堂等地,这种迁徙一直绵延至民国年间。
邵阳回族大部分居住在市区和邻近市郊及部分县城的交通沿线,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态。居住市区的回民自成街巷,居住农村的也自成村落,形成大小不等的聚居区和聚居点,也有少部分回族散居山区或杂居在其他民族之中。1990年,全市回族有29126人,分布城区的回族4871人,其中西区2978人,东区1893人。郊区有回族6212人,主要分布在面铺乡及茶园头、江北、火车站、石桥、板桥等乡。隆回县有回族11152人,山界回族乡为境内回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桃洪镇、北山等地也有回族分布。邵阳县有回族2802人,聚居或散居在梽木山乡、永兴乡和九公桥镇。邵东县有回族1417人,主要分布在九龙岭乡及水井头、仰山殿等地。城步苗族自治县有回族1399人,分布在清源乡及儒林镇、汀坪、兰蓉等地。洞口县有回族407人,大部分聚居在石背乡车轮村。此外,新邵县长冲铺乡、武冈县法新乡等地也有回族的聚居点。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