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县酿酒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郴县志》
唯一号: 180734020210000104
专题名称: 郴县酿酒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481.pdf
专题类型: 工业产品
产地: 郴县
产量: 1.39万吨

专题描述

历史上,民间以糯米作原料,酿制糟酒、水酒。汉代,县内程水乡所产程酒,与衡阳酃湖酒齐名,被誉为“千里酒”。清光绪元年(1875),县城有怡和、胜义两作坊,年产水酒1500担。光绪三十四年(1908),县城水酒作坊增至9家,年产水酒5400担。民国6年(1917),同和圩(今同和乡)李顺和酒坊用高粱酿烧酒,年产14担。民国18年,水酒生产兴旺,全县产水酒19130担,其中县城有作坊48家,从业人员134人,产水酒10064担。日军入侵期间,水酒作坊锐减。战后逐渐恢复,民国38年,有作坊60家。 1952年,县人民政府组织县城个体水酒作坊开办国营郴县酒厂,有职工12人,土法造酒30吨。1953年,县酒厂生产白酒,同年酒厂归省管辖,易名湖南省酿酒总厂郴县分厂。1957年,又改为郴县酒厂,由郴县专署管理。1958年,郴县酒厂在良田、栖凤渡、鲁塘、桥口等地办分厂。4个月后,良田、栖凤渡、鲁塘3个分厂因亏损而停办。1961年,郴县酒厂并入郴州专署化工厂。县以桥口分厂建郴县酒厂,是年产酒159吨。1963年,县酒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办。 1972年,郴县糖厂设酿酒车间,用制糖后的废蜜和红薯干、高粱作原料生产白酒。并改变过去的手工操作法,从原料粉碎、投料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调制、灌瓶装箱均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1973年,新建年产720吨的制酒车间,改液体间接发酵为连续发酵,翌年5月投产。1975年增建日处理2吨淀粉制酒车间。1980年建配酒车间,生产瓶装酒、果露酒。1985年,县食品饮料厂增设汽酒生产线,年产汽酒7.9万瓶。县糖厂生产的皇宫玉香酒于1986年被评为郴州地区优质产品;巧克力香槟酒、茶仙米酒于1987年获郴州地区优秀新产品称号,销往省内外10余个县市。1988年,县糖厂扩建年生产能力1100吨的食用酒精车间,生产饮料酒2254吨。1972~1988年,糖厂累计生产饮料酒1.39万吨。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