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县小麦种植情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郴县志》
唯一号: 180734020210000064
专题名称: 郴县小麦种植情况
其他名称: 面麦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0385.pdf
专题类型: 粮食
产地: 郴县
产量: 至1955年总产56.5万公斤,亩产26公斤,1979年种植1万亩,总产46.5万公斤。1988年降至0.15万亩,总产9.5万公斤,亩产63公斤。

专题描述

小麦,俗名面麦。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郴州知州胡汉写“劝农文”,教谕农民种麦,种麦者渐多。民国28年(1939),栽培小麦4657亩,总产14.3万公斤。民国38年,种小麦200亩,总产0.5万公斤。50年代,在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加土地复种指数的号召下,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总产大幅度增加。至1955年,面积增加到2.17万亩,总产56.5万公斤,亩产26公斤。1958~1973年小麦种植面积均在2万亩以上(其中1965年面积最大,达5.02万亩)。因县内春季降雨较多,小麦易发生赤霉病,亩产在25~60公斤之间徘徊。之后,种植面积不断减少。1979年种植1万亩,总产46.5万公斤。1988年降至0.15万亩,总产9.5万公斤,亩产63公斤。 小麦地方传统品种有红壳长芒红粒、红壳无芒红粒、白壳无芒红粒。50年代至60年代先后引进南大2419、吉利麦、阿波、阿夫、中大2509、友谊麦、扬麦3号、湘麦1号、湘麦2号等。 小麦一般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播种方法多为点播,每穴播7~8粒,亩播量约5公斤。施肥以基肥为主,在播种时施入拌过人粪尿的火土灰。70年代推行条播,产量有所提高,但用种量增加。

知识出处

郴县志

《郴县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郴州县志1986年,中共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部署,决定编纂郴县第一部社会主义县志。5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开选、县文化体育局局长陈先鸿赴长沙,参加湖南省市、县志研讨会学习。6月下旬,组建修志领导班子,成立郴县志编纂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因人事变动,分别于1989年4月、1990年11月、1993年2月、1994年4月调整县志编纂委员会班子,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共63人先后任委员。下设县志办公室,定为正局级常设事业单位,具体主持县志编纂工作。1990年始建县志总纂班子。1993年2月,建立《郴县志》审稿小组,成员15人,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县志稿全面审查把关。县志编修工作自1986年秋起,历时8个寒暑,先后经历4个阶段。

阅读

相关地名

郴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