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集贸市场形成与发展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唯一号: 180732020210005546
事件名称: 临武县集贸市场形成与发展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8/001
起始页: 0102.pdf
事件类型: 经济事件
发生地点: 临武县

事件描述

临武乡民自古即有择日逢墟交易物品之习惯,集市贸易自然形成。清同治六年(1867)《临武县志》记载;有墟场16个,每墟各有定期,按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每隔五日赶墟一天,各墟场互相交错。其时,为便于盐运商贩往返,县内伙铺业发达,据统计有132间,多数分布在客商过往频繁的县城、汾市、水东、楚江、土桥、花塘等交通要道集市上。市面小型杂货铺、饮食业店铺也随之兴起。进人民国,商业发展加快。民国18年(1929),茶楼、酒馆、旅店、照相馆等百余家,从业者918人。香花岭有“酒肆歌楼,拥挤于道”之记载。据民国19年(1930)元月统计,县内商户244户,从业人员1325人。至民国23年(1934),有布业、杂货业、药业、酒业、烟业、盐业、米业、油业、铁货业、书店业、鞭炮业等12个行业,241户,从业者1290人。主要分布在县城、水东、汾市、楚江、祖教寺、塘市和香花岭等集镇。抗日战争期间,县城遭日机轰炸,日军过境烧杀抢掠,然终因地处偏僻,外地逃难商人流入增多,境内市场出现战时繁荣。民国35年(1945),全县开业商店255家。次年,境内饥荒,市场萧条,商店减至159家。后因内战,市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至民国37年(1948),商店又减至124家,其中粮食业20家,文化业8家,医药业9家,屠宰业11家,布业6家,百货业12家,烟酒业19家,鞭炮纸扎业26家;另有饮食服务业36户。这些商户多为夫妻商店、小本经营。布业以粗土布为主,其货源多数由本地及祁阳布商自祁阳输入;洋布、洋油来源于广东及长沙、衡阳等地,铁器和油漆来自祁阳,药品从湘潭、桂阳贩人。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9年4月

本书记述了郴州市从1840年至2006年近两百年来的商业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前进的规律、宝贵的经验,包含了清代以来我市各个阶段的商业发展变化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武县
发生地点